第十九章 助手(第1/2頁)
章節報錯
秦有德有好久沒有這樣喝酒了。
自從退下來之後,他怕原來在崗的大腦滿負荷工作,甚至超負荷工作狀態難以一時剎閘,就給自己留足了一個緩衝的機會。
他在臨退前,和子女商量著開了一家書店。
這個商業設計與思考,是他的子女根據他的專業愛好完成的。
他們緊鑼密鼓,加班加點,東跑西顛,奔忙了幾個月才安頓下來。
本來他們就居住在火車站不遠的一個省直居民小區,因此,他們就帶著父親秦有德在火車站廣場東邊租下了一間門店。
他剛退下來的時候,子女們考慮到不能讓他一下子閒下來,就讓他自己在店裡忙活著。
因為開店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所以,他店裡的圖書期刊價廉物美。因此,開店不久就招攬了不少生意,門店越來越紅火。
平時除了秦有德經營,子女們也都抽空來幫幫忙,或者在節假日替換父親,讓他調整一下,休息一下。
子女們認為,既不能讓父親閒下來健康和精神出問題,也不能忙的累壞了他,這些都是得不償失的。
本來娘走得就早,父親退下來之後,白天裡百無聊賴,半夜裡又沒有一個伴,萬一一時想不開,思想出了問題,那可是子女們的沉重負擔啊,再說了,那樣也對不起死去的母親啊!
半年後父親逐漸適應了這種生活,實現了從郵電局局長到一個書店經經理的平穩過度和身份轉換,子女們為此也就放下心來。
現在的問題又來了。
半年下來,父親不僅把書店裡打理的有聲有色,而且,迎來了越來越多的顧客。父親一時有些招架不住了。
子女們總不能眼看著把父親再累得趴下了,於是就開始和父親張羅著一個助手。
剛開始子女們給父親找的這個助手,主要方向是面向年齡和父親適當的中老年喪偶婦女,這樣以來,及解決了父親的助手問題,又解決了父親的生活幫手。
結果花費了很長時間,宣傳了大半個城市,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
後來就把方向定位在年輕人身上,那個時候中國的改革開放剛剛起步,處於非常緩慢的初級階段,城裡人都在想辦法擦亮自己的眼睛,躍躍欲試,大幹一場,對於一個小小的書店店員職位,沒有幾個是感興趣的,時間又折騰了幾個月,還是沒有任何進展。
最後,秦有德想起了老家,想起了老家裡的侄子侄女們,於是又一次把目標轉向了農村。
他哥哥的孩子都大一些,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又都是家裡的骨幹勞動力,家裡也承包了土地,所以,沒有人願意過來幫忙。
大兄弟秦有壽家,先後生養了四哥兒子和兩個女孩。
大兒子已經結婚,二兒子也在本村招了胥,大閨女嫁給了鄰村,二女閨女馬上就要出嫁了,最小的四兒子正在上學,此時的三兒子秦貴友剛剛初中畢業,是最好的人選。
二弟秦有福那裡,兩個孩子也都在上學。
最後把剛上完初中的侄子三嘎子秦貴友叫到了省會,充當了秦有德的助手。
有了親侄子幫忙,秦有德一下子輕鬆多了,不太忙的時候,他就一個人到處走走轉轉,和同事一起散散步,和朋友一起吃吃飯喝喝茶,和家人一起到景區觀賞一下野外的大自然風光,或者去名勝古蹟欣賞一番中國文化的魅力等等。
秦有德的角色在侄子秦貴友到來之後,又一次進行了身份轉換——又從書店經理轉變為自由達人,他已經完全適應了退下來的生活。
他開始熱衷於散步、喝茶、聊天、旅行等等,很快他基本就要脫離這個書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