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禹歷1325年三月初八

河西,龍驤郡城

初春是街上正熱鬧的時候,郡城街道上,熙熙攘攘一片,人聲鼎沸,相較於河東那邊的風聲鶴唳,河西這邊顯然要平和許多,不但沒有受到戰火的影響,也找不出任何三年前大戰的痕跡。

很難相信,三年前,龍驤郡還是徐州治下。

啪………

「玄庭司辦事,無關人等,速速退讓!」

伴隨這聲厲喝,一道清脆的馬鞭揮舞聲,讓熱鬧的城東街道瞬間就安靜了下來,一隊約莫百人的黑衣騎兵隊伍,自城中心疾馳而來,行人看到黑衣騎兵衣袖上的雙色蓮花標記,都一窩蜂的往道路兩旁避讓,迅速騰出了一條通道。

「是玄庭司的人馬,起碼二十多個罡氣境高手啊!」

「修為最低的都有開身十重巔峰,是侯氏的人。」

「龍驤玄庭司總共也就一百多人吧,全都出動了?」

「不止玄庭司的人,沒看到前面排頭那兩人麼,穿暗紅勁裝的是四爺侯玉傑,白衣儒衫的是五爺侯玉端,還有兩人身後年長的那人,我若是沒看錯,應該是玄庭司指揮使白雲帆!」

「四爺五爺不是一直坐鎮在銅陵麼,怎麼到龍驤來了?」

「他們往東走的,應該是去河岸那邊,難道河東出事了?」

「有可能,聽說河東那邊上個月已經開打了。」

「聖教大軍不是撤回了麼,怎麼還開打?」

「聖教大軍回了,大晉的還在啊。」

「說不定還真是!」

……………………

以侯玉端如今的實力,行人的議論聲哪怕再小,都逃不過他的耳朵,以侯氏現在的地位,他跟侯玉傑同時現身,再加上一個玄庭司指揮使白雲帆,引起轟動,再正常不過。

聖教按照當初承諾的那樣,僅只在四郡中保留了聖心居一個機構,其餘一切事務皆由侯氏掌管,侯氏地位可想而知。

而經過他親自操刀的一系列的變革,加之侯氏在此前的基礎上將家族機構增設到九個,對四郡的控制以及監管,可以說是到了方方面面,毫不客氣的說,如今四郡一千多萬百姓,每天的動靜,侯氏都掌握的一清二楚。

河西府尚未正式確定,但在四郡百姓眼中,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因為侯氏,府城雖還並未明確,但僅就以四郡的人口變化來看,就有些眉目了。

四郡一併納入侯氏統轄已有兩年時間,因北方動亂原因,不斷有流民湧入河西,四郡人口都在快速恢復,但速度最快的當屬銅陵。

起先侯玉端覺得,可能是因為銅陵在四郡中離河東最遠,可能是人們覺得最安全。

但慢慢的他發現並不是這樣,人們湧到銅陵來定居,確實有河東大戰的因素,但最重要的居然是因為侯氏,不少人看到侯氏的大本營,還是留在銅陵沒動,便猜測今後河西府城的選址肯定也是在銅陵,所以都想著,趁這個時候,提前到銅陵搶佔主宅地盤甚至是發展根基,等府城一確立,能賺上一筆。

升斗小民也不乏機智啊!

侯玉端的感嘆,可不是平白無故的,他除了擔任家族府庫司指揮使之外,還兼著千城司指揮使,四郡城外加十九縣城,所有城主都受他管轄,四郡的人口流動他都是一清二楚的。

截止到二月末,四郡人口情況分別為:龍驤郡352萬、陽平郡291萬、萬陽郡328萬,而銅陵,則達到驚人的5@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外部人口的流入,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人口來,僅靠四郡百姓自己,這麼短的時間內想暴增這麼多人口,沒有可能。

北方大亂的情況下,幾乎無時不刻都有逃難過來的人,實際上,大批次的人原本是想去河東那邊的,可奈何河東的大戰也還沒停止,於是乎他們的選擇就只能是河西。

當然,侯氏在其中發揮出的作用,同樣至關重要。

在侯玉端的授意下,首先做出重要變革的就是侯氏自身,大力收納流民,尤其是流民中身懷武藝,或是年紀較小的,只要身家清白的,基本可以無條件的加入侯氏,這在河西可就相當於是有了鐵飯碗,自然讓人趨之若鶩。

除了侯氏,其他入流勢力也不傻,天下大亂的端倪已經很明顯了,不趁著這個時候大肆招兵買馬,等大難臨頭了可沒地方後悔去,於是,除了侯氏之外,這些流民又多了一個選擇。

同時,侯氏如今掌管四郡十九縣,除了需要武者之外,還要許多普通人協助,也就是家族的編外人員,這也算是給流民的一條生計,尤其是隨著侯氏地盤的不斷擴大,這個缺口也會越來越大,能容納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當然,人口暴增,也帶來了不少問題!

首當其衝的,就是犯罪。

侯玉端眉頭微蹙,側頭看了看旁邊的白雲帆,詢問道:「白叔,這個月到目前為止,四郡發生的命案總體數量如何?」

白雲帆聽到這個問題,神色微微有些緊張,說實話,相較侯玉霄來說,他對侯玉端反而更怵的,一來侯氏目前族務大體上實際掌管者,其實是侯玉端,二來他長期待在河西這邊,跟侯玉端打交道的最多,知道他眼裡最容不得沙子,尤其是牽涉到河西事務時,更是鐵面無私,連自己這個指揮使犯了錯,侯玉端也是絲毫不給面子的。

「八天時間,352起,上個月前八天是501起,目前算起來還是下降了許多,你的鐵令,算是奏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