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然不希望琴劍山莊坐大,可問題是,不想,他也要有那個能力,侯氏目前有什麼,家族頂多能拉出兩萬多人的大軍,而且素質頂多跟府軍差不多,面對金甲軍、青陽軍、狼屠衛、虎賁衛這等強軍,可以說是毫無還手之力。

這麼點實力,想推動河東戰局?

那是痴人說夢!

但好說歹說,大戰沉寂下來了,侯氏不能沉寂,十月份平平穩穩的度過之後,侯玉霄眼見後面,短時間應該不會再有大戰,便開始將重心放到河西事務中了,渠道自然還是透過侯非跟家族聯絡,老五跟他很有默契,一些決策傳回去,侯玉端也都能理解。

他讓侯非帶回去的第一道命令,也就是利用大戰,繼續抽乾河西三郡入流勢力的武者,十一月初就得到了回應!

河東戰事吃緊,需要繼續補充兵員,借用的還是羅剎聖教的名頭,這條命令可謂是佔盡了大義名分,風波堂、名劍宗還有高氏三家,儘管心裡明白侯氏在釜底抽薪,可還是隻能老老實實捏著鼻子認了。

三家一人,其餘二十多家三流勢力,自然也沒意見了。

十一月初,侯氏新補充的一萬兩千人,就渡河過來了,侯氏的人馬跟上次一樣,還是五千人,其餘五千人則是其餘各家的武者,一萬多補充進來,侯玉成部的兵馬繼續保持在兩萬,當然還是發揮不出什麼大作用,但用來跟羅剎聖教,跟詹臺清表忠心,也足夠了。

一場龍關之戰,讓侯氏看到了自家武者軍隊,跟府軍乃至是聖地精銳的差距,侯玉霄制定的策略,就是趁這場大戰還早,輪番派自家武者上陣,提前熟悉戰場情況,也算是磨鍊自家的私軍。

按他之前規劃的,家族每次出動五千人,過來磨鍊一段時間後,回去再換一批人過來,族中目前可堪當士卒的開身五重武者,總數在兩萬以上,輪換四次差不多就夠了。

現在大戰雖然停了,可小規模的戰鬥沒停過,這個時機用來練兵,那是再恰當不過了,侯玉成也熱衷兵事,對侯玉霄的決議贊同不已。

十二月,第二波的五千人輪換走了。

1323年一月,第三波的五千人又換了一遍。

1323年二月,第四波的五千人,來輪值了。

侯氏輪番換人上陣的操作,若是放在其他地方,那肯定是太顯眼了,可放在龍關那數十萬大軍眼中,就極其微不足道了,再則侯玉端也知道事情比較敏感,儘量低調行事,許多人壓根就不知道侯氏換了四茬人。

反倒侯氏的大軍,戰鬥起來每次結果都不太好,莫說是魔教和大晉的精銳,就是那些府軍,都有點看不下去,對侯玉成冷嘲熱諷,說侯氏的軍隊,不堪大用。

面對這樣的嘲諷,侯玉成大概是有些脾氣的,他也不與那些人爭辯,只是用實力說話,不是軍隊的實力,而是他自己的實力。

正好河東戰事平息,沒什麼大戰,龍關郡外接天連地的營帳,都是一群精力旺盛的武者,湊在一起沒事就愛比武,這對侯玉成來說,就跟掉進天堂沒什麼兩樣。

喜歡嘲諷我侯氏是嗎?

來,比比看誰厲害!

打贏我,就當你說對了,老子認慫;

打輸了,你就是個廢物,也配嘲諷我侯氏?

侯玉成就秉持這樣的態度,在河東大營開始囂張了。

為什麼囂張,因為他連打了一百多場,無一場敗績!

照說,侯玉成不過罡氣三境抱丹期修為,別說大晉和魔教的精銳軍隊,就是府軍裡也高手如雲,全都打不過他,這也太誇張了點。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侯玉成膽子大、脾氣暴,但人可不傻。

剛開始他教訓了幾個罡氣境修為的統領,將人家打的服服帖帖之後,有人找上門來挑戰,他也不是胡亂答應的,具體來說,就是隻接受同為罡氣境修為的人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