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元甫驚聲一問,其餘四個年輕人都紛紛反應了過來,目光全部聚集在老者身上。

陸典榮沉吟了片刻,又回頭看了一眼船艙,輕輕拂過一陣靈風,將六人周圍全都封閉,才緩緩開口。

“倒也不能說故意,紀衍之想突破是真的,但突破失敗的情況,他顯然也已經預測到了,所以說他是故意也可以!”

陸元甫眉頭一凝,道:“為了什麼?”

“雍徐兩州開戰!”

“白鹿書院,想讓雍徐兩州開戰?”

老者低頭沉思片刻,回答道:“也不能說白鹿書院,白鹿書院還分揚州和兗州,希望兩州開戰的,應該是揚州!”

這下不止是陸元甫,其餘四個年輕人也都開始低頭思索。

陸氏算是正道一方,所以對正道六大聖地的瞭解,遠超魔道六州,夫子最早能順利開闢白鹿書院,最大的助力就是禹神宗,為了回饋大禹神朝,夫子給白鹿書院定下了“忠君為民”的書院理念,早期的儒門子弟,都是以入大禹神朝為官作為追求的。

但自大禹覆滅,白鹿書院奪揚兗兩州之後,書院內部就開始分為兩派了,兩派雖繼續尊崇夫子為至聖先師,但對“忠君為民”的理念,各有側重。

一方覺得大禹陷落,天下大亂,為民才是頭等大事,繼續抱著忠君思想,不但於時勢於事無補,還會影響書院自身的發展;而另一方則認為夫子的話就是真理,他們覺得,如果因大禹覆滅就拋棄忠君理念,那與叛逆無異,便繼續沿襲忠君為民思想,在大禹聖朝為官,時刻想要協助大禹再次一統天下,恢復神朝建制,拯救黎民蒼生。

這樣的理念分歧,也最終促成了白鹿書院的內部分裂,分為兗州派與揚州派,而紀衍之就屬於揚州派,他早年是在大禹聖朝為官的,年紀大了才回到揚州收授門徒,治學著典。

照四爺爺陸典榮所說,紀衍之希望雍徐兩州開戰,並且不惜以死來促成,那這也基本代表了揚州的立場。

“我聽說兗州如今勢大,隱隱有聯合冀州,兩方想要一統正道六州的跡象,冀州一旦有這個意圖,地處冀州南邊的大禹聖朝就危險了,我猜測,揚州這個時候挑動兩州大戰,應該是想保住大禹聖朝,不被冀州攻擊!”

這次開口的不是陸元甫,而是最右側的陸元東。

陸典榮的眼中頓時滿是讚賞之色,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能有如此準確的論斷,可見長孫陸元東,不像剛剛他表現的那麼魯莽,只要有人正確的引導,他並不遜色次孫陸元甫。

陸元甫聽到大哥的話,在一旁也輕輕點了點頭,顯然是同意了他的猜測,思索片刻,追加道:“大哥說的不錯,但紀衍之的死,只怕還沒這麼簡單,他不止挑動了雍徐兩州的動亂,雖然不知道他的具體死因,但我聽說,這次銅陵妖魔之亂,徐州是出兵跨界到雍州的。

這樣看,徐州藉著紀衍之率先跨界破壞晉都盟約,結果沒攻破銅陵不說,紀衍之還死了,照常理,萬劍聖宗怎麼說也要派一尊大能親自護送紀衍之的屍首回揚州,也好想白鹿書院表態,結果他們誰也沒派,只是僱咱們陸氏幫著運屍首回揚州,如此看來萬劍聖宗對紀衍之的意見很大,大到他們都不惜得罪白鹿書院,都要羞辱紀衍之這一下!”

陸典榮點了點頭,次孫陸元甫的話很好理解,雖然不知道內情究竟怎麼樣,但至少表面上看,紀衍之是幫著徐州攻打雍州的過程中死的,萬劍聖宗再怎麼說應該要重視紀衍之的死才對,可他們卻連一個人都沒派,只是僱了陸氏運送紀衍之屍體回揚州,如此羞辱一尊書院大儒,別說白鹿書院,天下儒門只怕都不會答應。

萬劍聖宗會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在得罪天下儒門麼,肯定是知道的,但他們依然還是選擇這麼做了!

足見,這次紀衍之肯定是把萬劍聖宗給坑慘了。

“皇甫星連晉都盟約都給撕了,雍徐兩州的大戰已經不可避免,也難怪萬劍聖宗會這麼氣了…………”

陸典榮心中低吟了一聲,臉上露出一抹無奈之色。

“紀衍之這一死,兗州和冀州的聯手就要往後推,大禹聖朝得到喘息的機會,白鹿書院和徐州之間生了嫌隙,對這場大戰別說幫忙了,甚至很有可能會落井下石,給徐州難堪。

大禹聖朝面臨北方冀州的壓力,正迫切需要同盟,說不定會趁勢聯合徐州,建立同盟不說,若是能擊潰雍州,說不定還能擴張一波。

如今天下十大聖地,雍州最為弱勢,甚至隱隱有傳聞,羅剎魔教要成為第一個覆滅的聖地,如此大好的機會,雷音寺定然不會錯過,他們惦記聖地之名可是很久了。

我聽聞這次銅陵之亂,浩然聖宗的練凝雪和紫清聖宗莫虛子兩人也去了,浩然聖宗和紫清聖宗,與儒門都不對付,他們肯定會去幫徐州,噁心一下白鹿書院。”

陸元甫一連說了許多,說完後他眼中的神色逐漸清晰,顯然對一切事情的脈絡也有了清楚的把握,最後才緩緩搖了搖頭,感嘆道:“想不到,紀衍之以一人之死,挑動了正道七州六大聖地的筋骨,不愧是儒門大能啊…………”

其餘四人聽到這番話,都陷入了沉思,他們雖然想的沒這麼多,但陸元甫一說還是很快就能想通。

“六大聖地雖自詡正道,但互相之間也無時不刻想要吞併掉對方,從州界設防的嚴苛程度來看就知道,既是各懷鬼胎那也就沒有什麼單獨兩州的戰事,但凡牽涉到州界爭端,肯定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只要戰事擴大到一定規模,儒門和冀州也不會獨善其身,肯定也會下場參與的!”

“依我看還不止如此,如果說正道之間還留著一層窗戶紙沒捅破,那魔道之間的互相蠶食的意圖,就幾乎是已經擺在明面上的,羅剎魔教大戰,其餘三大魔道聖地肯定不會坐視不理,羅剎魔教很容易陷入腹背受敵的情況,這次,只怕真可能要傷及根本了!”

兩個年輕人繼續開口,其餘人聞言都露出了贊同的神色。

陸典榮看著五個孫子,尤其是次孫陸元甫,臉上的表情更是讚許連連,他陸氏雖世居雲瀾古江之上,卻也是聞名天下的豪強,且還是二十二個天級大勢力之一,對族中子弟的培養可不能放鬆。

陸氏作為天下名望,族內婚配以及血脈延續極其嚴格,故此傳承至今一千多年,從始祖陸聖康到現在,也才只有八代人,按字輩往下排,分別是聖、康、繼、祖、明、典、開、元,到眼前這一代元字輩,總共有一百多個子弟,其中最優秀的就是站在自己面前的五人,從大到小分別為:

元東、元甫、元紹、元毅、元哲。

陸氏培養子弟與其他家族不一樣,雖也有嫡系與支脈,但卻並不以直系血脈為準,並不會因為你父親是嫡系,你就是嫡系,一切都全憑本事,最看重的自然就是修為,其次才注重頭腦。

“四爺爺,揚州到了!”

陸典榮正沉思間,被長孫陸元東驚醒,抬頭望向江岸邊,看到一塊上書“揚州”的巨型界碑,以及界碑下面站著的一大群白衣儒生,微微點了點頭,先是撤去籠罩在六人頭頂的屏障,然後才回頭看著船艙,呼喊道:

“田公子,揚州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