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異變突起(第1/3頁)
章節報錯
王祈安此時回到玄一身邊,心叫僥倖,如非策略得當,自己還難以如此輕易傷他。同時他也體察到自己的真氣跟原來有點不一樣了,似乎融合了某種氣質在裡面,不僅更加迅猛難擋,而且還具有靈性。
自己從識破對手藏身之處,到出手變招還擊,似乎一切都是福至心靈,隨兆機而動,自然而然,這在以前是根本難以想象的。
衣袂聲響,王祈安回過神來,剛好見到孟軻躍落靜修室前的院子。
“跟丟了,對方輕功至少高我半籌,要不是他故意吊著我,我恐怕連線近的機會都沒有。”孟軻雙手一攤,有點洩氣道。
“對方並不只一人。”王祈安道,並把他走後現場發生的情況述說了一遍。
“如此說來,剛剛那人似乎是故意引開我,好方便另外一人對付觀主。只是沒想到王兄弟會適時醒轉過來,在此刻出現,破壞了他們的計劃。”孟軻聽完思索道。
“孟兄的猜測應不中亦不遠,敵人武功高強,該非一般江湖無名之輩,只是不知來此有何企圖?”王祈安點頭同意道。
“不知觀主近日可有得罪什麼人?為何會惹來此等厲害人物上門意圖不軌?觀主?”孟軻轉身向玄一探詢道。
玄一似乎在凝神思索,一開始並沒有注意到孟軻的問題,等孟軻喊多一句“觀主”才回過神,緩緩道:“貧道來太平觀六十餘年,秉承師傅意願,未涉武學,一心只修道行醫,俾能救死扶傷、懸壺濟世,自不能舞槍弄棒與他人爭強鬥狠,記憶以來還未曾與何人有過過節,近日為了救治感染毒瘴而發病的村民更是寸步未離道觀,更別提有機會得罪他人。”
孟軻深感同意的頻頻點頭道:“觀主心慈人善,妙手活人無數,醫德遠播,遐邇皆知。因此來人尋仇的可能性很低。”
“既是如此,或許還有一種可能性。”聽完玄一和孟軻的對話,王祈安沉吟片刻後道,“小子想冒昧問下觀主,太平觀內是否有令人覬覦的貴重之物?”
“王兄弟言之有理,既然和觀主並未過節,不是上門尋仇,那麼來此的目的極有可能是想尋找某樣東西。”孟軻乃公門巡捕,一聽王祈安的話語,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不由附和道。
玄一猶豫一會後道:“太平觀一向自給自足,沒有接受外界供奉,因此也沒有多餘財富存餘觀內。除了財物,其他若說珍貴之物,怕是隻有藏經閣中的諸多道藏古捲了,但那對外人來說似乎並無價值。”
孟軻似乎察覺到了玄一狀態有點異常,但以為只是剛剛的驚變造成的,因此並未在意。他似乎心有不甘道:“可惜被對方走脫了,要不然倒是可以問個究竟。”
“我記起來了,此人曾經在小谷出現過,當日我還以為是自己的錯覺,並未在意,此刻想來,不知為何當時他並沒有出手。”
王祈安記起那晚玄一和尋木離開後的情況道,心想難怪剛剛的危機感似曾相識。
“竟有此事?”玄一詫異問道。
王祈安於是將當晚的情況詳細說出。
“我想敵人本以為在山谷的人會是觀主,結果只見到王兄弟,不願節外生枝,所以不得不放棄了原有的計劃。”孟軻聽完推測道。
“為了防止敵人去而復返,今晚恐怕要勞煩王兄弟暫留此處,因為我還得趕回府衙處理鄭家村一案,希望有所發現,能早日尋回失蹤的村民。”孟軻稍頓又道。
聽到鄭家村三個字,王祈安只覺心中一緊,不由擔心起楚雲夏的安危,沒想到自己不過昏迷幾天,身邊的人卻發生如此鉅變。
“觀主對小子有救命之恩,保護觀主只是小子分內之事。鄭家村一事,拜託孟兄費心了,如有任何發現,萬望孟兄能第一時間派人通知在下,小子感激不盡。”王祈安雖然心急如焚,巴不得能親自到鄭家村看個究竟,但知道此刻有要務在身,無法離開,只能寄希望孟軻回去真能有所發現,儘快找到破局線索。
孟軻走後,王祈安回頭見玄一一副憂心忡忡,滿腹心事的樣子,不由安慰道:“我想敵人今晚應該不會再來,夜已經很深了,觀主不如先回屋休息,小子在外面再巡視一遍。”
玄一沒有回應王祈安的話語,好一會才像下決心一樣回覆冷靜道:“你隨我來。”
王祈安不明所以,只好跟在玄一背後。
玄一回到靜修室內,關上門,來到室內靠牆而立的一排書櫃前面,只見他把好幾本經書抽取出來後,又一陣忙碌摸索,終於又拿出了一張褶皺陳舊的羊皮紙。
“兩年前我無意中於觀後守心崖上發現一處秘密洞穴,進去之後見到一副坐化的骷髏骨頭還有滿壁的文字,看了洞壁上的文字,才知道這具骷髏屍骨原來是太平觀第四代觀主太清道長。或許你還不知道,太平觀歷史非常悠久,乃是八百年前被稱為道家第一人的茅天行先師祖晚年隱居修行之地,所以人們常常在稱呼此觀時喜歡加個“古”字,稱為太平古觀。
基於先師祖茅天行的顯赫威名,從那時起,太平觀便是南方道家聖地之一,數百年來,吸引了諸多武林高手絡繹不絕前來切磋功法、論道談經。
在太清道長任觀主期間,太平觀更是迎來了當時一代道家武學宗師葛洪,葛洪當時無論道法還是玄功都已登峰造極,被公認為中原武林第一人,人稱稚川仙人。
連他也慕名前來,可見太平觀當年威名之盛。傳言他與太清道長在飛雲峰頂連續七天七夜坐論武道,最終悟通天地虛實有無之道,功法大成,羽化登仙而去。
當然,這只是坊間誇大的傳聞,事實是七天七夜論道後,稚川仙人覓得一靜幽空遠之處作為停駐潛修之地,並創立了現在尋木道長住持的沖虛觀。”
“關於其先師祖稚川仙人,尋木道長最喜歡和我談論其傳奇的生平事蹟。
據尋木道長稱,稚川仙人設立沖虛觀後,將他畢生精修著錄成書,名曰《抱朴子》,其中不僅包含了道家最高武功心法,還囊括醫藥、秘術、鬼神、相學、煉丹、符篆等諸多術法,可謂集歷來道家各派系精華大成,包羅永珍、博大精深。此書成稿後,稚川仙人聲稱自己將覓地閉關,將觀主之位傳與了他最信任的大弟子言無妄,並將《抱朴子》交於他保管。
稚川仙人走後,繼承了師傅一身絕學的言無妄想要將其道法符籙丹學發揚光大,於是廣納門徒,傳業授道,基於稚川仙人的顯赫威名,許多人慕名而來,沖虛觀一度成為嶺南弟子最眾的道觀,風頭一時無兩。
言無妄雖然道法高深、武功高強,但卻並無野心,其發展門徒只不過是為了弘揚道義,並非為了稱雄爭霸。但其幾個師兄弟就不一樣了,仗著身懷絕學,又見沖虛觀日漸興盛強大,隱成南方第一大教派,都野心勃勃,各懷異志。
特別是武功僅此於言無妄的奚無恨,倨傲張狂,特別熱衷江湖之事,他多次勸說言無妄時機已經成熟,可一統道教,繼而號令江湖,使江湖人士均以沖虛觀為尊,但均被言無妄斥責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