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遼東內亂篇第一話 「鴨綠江決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晨露熹微,平郭城南的一處荒原中,白霧藹藹,如橫戈在遼東大地上的一條白練。
就在這一片蒼茫中,隱約可以看到一人一騎朝著襄平方向風馳雲走,邊走邊兀自說著什麼。
拉到近處,只聽得他念道:“童子靈啊童子靈,這些能算得了什麼?你自己活得好好地不就行了,什麼霍千凝,什麼李梓潔,誰沒失戀過呢!你無所謂的,對吧?對吧……”
說到這裡,只覺得鼻子酸楚,登時眉眼下吊,嘴巴不可抑制的撕張開來,喉嚨深處發出斷斷續續的“呃……呃……呃……呃”。
淚如傾盆大雨,傾瀉臉頰,大聲哽咽一聲:“你堂堂郡守!哭個屁!”
隨即勒馬返身,竟朝著襄平相反的方向疾馳而去。
襄平城外已有一萬八千軍士列隊站好,其中有五千是綏波軍,由一直跟隨童若南征北戰的勇士和郡中部分精銳構成,另外一萬三千人皆是郡兵,此時這兩支部隊均由遼東郡長史劉政領導。
劉政謂謝文彥道:“已日上三竿,而童大人卻還沒回來!”
謝文彥拱手:“劉大人不妨再稍等片刻,也許在路上有什麼事耽擱了。”
劉政長袖一揮,道:“不等了!已經聽你的等到了現在,豈能再延誤軍機!童大人身為郡守,卻留戀江湖,實在令我等心寒!”
說完轉身便走。
謝文彥被駁的無話可說,只得搖頭嘆息。
此時三軍將士久久未見遼東英雄童子靈,心中難免失落。
劉政走向高臺,左右站有數人皆是身姿颯爽的文臣武將,正是太史慈、田贊等人。
劉政在臺上站定,雙眉一軒高聲道:“外族入侵,佔我大漢河山,士卒,就是百姓的守護神!國家的定心丸!此戰若得勝,各位皆是英雄!若敗,你我妻小便淪為外敵臠物!”
話說到這裡,士卒盡已是義憤填膺。
太史慈在側登時拔出腰間佩劍,高揚向天,厲聲道:“攘除外敵,復我河山!”
太史慈本就聲響如洪鐘,這一聲厲喝,更是讓臺下士兵心中大振,萬餘士兵也跟著舉起手中武器,道:“攘除外敵,復我河山!”
劉政等人走下臺去,對謝文彥道:“郡中之事有勞先生了,我等就出發了!”
謝文彥拱拱手,道:“祝各位旗開得勝!”
大軍浩浩蕩蕩出發,謝文彥在一旁望著劉政威嚴背影,心中卻隱隱約約想到了一個人,正是上一任遼東郡守公孫度!
卻說童若去到了何處,他竟是回到了自己最開始的地方,與父親童淵一起來遼東避難的老宅。
舊地重遊卻已是物是人非,曾經給給童淵奉茶的杯子依舊在臺上擺放,只是杯中已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房內也是蛛網密佈。
走到裡屋,看到自己曾住過的房間雖是簡陋破舊,但卻有種溫馨之感,只可惜心中始終空落落的,實在難露歡顏。
右手抬起這色如霜雪的稀世寶槍,左手輕撫著槍身上的“鍾靈”二字,心中甚為激盪,旋即將槍放在床頭,花了許多時辰將屋子裡裡外外打掃了一番。
又想起那說書人曾說他將童淵埋在了屋後林中,他雖是有幾分不信,但也決定去那瞧瞧。
林中雖是靜謐蕭條,卻也花草叢生,對於逝者卻也是塊風水寶地。
沒走幾步,他便看到了林中果真有一處墳墓。
走近檢視,墳上立有一塊木製墓碑,上面寫有七個大字:“大英雄童淵之墓”。
這七字筆力虯勁,蠶頭燕尾,顯然立墓之人的書法亦是卓絕。
看到這童若心中甚是困惑,心想:“那老頭狡詐多端,陰險至極,害死家父,他又怎麼會在墓上寫我父親是大英雄。難道他是幷州人?”
童子靈為何會有這種猜想,原來其父童淵曾在幷州做過一件大事。
童淵在年輕遊歷幷州時,曾碰見一隊匈奴騎兵正在劫掠邊關百姓,於是童淵以一人之力殲滅了這隊騎兵,然後留下兩個人的性命回去報信。
匈奴頭領得知後大發雷霆,親自帶著三隊騎兵來殺童淵,但結果卻被童淵全殲,從此童淵便名震天下,也被幷州百姓稱為大英雄。
童若雙膝下屈便跪在地上,怔怔地望著童淵之墓,心中感慨萬千,古語云:“樹欲靜而風不止,人慾養而親不待。”
童淵含辛茹苦將他撫養成人,他如今略有小成,卻再也報答不了童淵的養育之恩,如何不令他心生哀思。
從這開始他每日白天便在墳前守著,練習童淵所教槍法,以童家槍法配合著這鐘靈槍,槍勢更是凌厲,槍法也愈加精進。
白天守墳,晚上便回家休息,他本以為這種平靜的生活會讓自己的心境平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