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去青雲禪寺,爸爸特意選了個他認為有利於出行的好日子。本地有句俗話:三六九,往外走。意思是,每逢陰曆初三,初六,初九的日子,適合出行。
在爸爸選的好日子這一天,父子倆早早起來,爸爸做飯,兒子刮鬍須。吃了早飯,爸爸騎車去車站附近租車去了,但他叫回來的車,還是棉廠的車。
原來,爸爸正在車站附近與一位司機商談價格,棉廠司機班的班長楊進輝正好開車路過,他以前是賈玉軒的司機,司機科的呂科長不幹科長之後,賈玉軒將司機科分成了兩個部門,一個是車輛班,一個是司機班。車輛班的主管只負責主管廠裡的車輛,司機班的主管負責廠裡司機的派遣和廠裡所有車輛的鑰匙,這兩個部分是相互制約,又相互統一。
原司機科主管的職權給分散成了兩個部門,原來的司機科也就不存在了。
呂科長不幹之後,賈玉軒就讓自己的司機做了司機班的班長,遇到特殊情況,他需要楊進輝開車的時候,楊進輝還是他的司機。
丁廠長接任了賈玉軒的職位之後,打算將原來跟隨賈玉軒的人都提拔了一下。他知道賈玉軒很看重楊進輝,但提拔司機楊進輝的時候,他犯難了。因為司機科這個部門被賈玉軒給取消了,司機班的上面沒有位置了。如果提楊時輝去辦公室,可楊進輝只是退役軍人,沒有啥學問,讓他去宣傳科或人事科等,他又勝任不了。可楊進輝時間觀念強,執行力度很到位,很會服從,辦事幹練,用起來很得手。於是,丁廠長就又把原來的司機科給恢復了,把楊進輝從司機班拉到司機科了,讓他同時主管廠裡的車輛,和廠裡所有司機即車鑰匙。..
今天,楊進輝看到賈玉軒的爸爸在車站外邊與一個車主交談,然後又去和另一個車主交談,看上去又不像熟人與朋友之間的交談,好像是在問價。他就開車過去了,下車走上前,見賈玉軒的爸爸要租車,便問他去哪裡,非要送他。還生氣的埋怨他,廠裡那麼多車,直接去廠裡要車就行了,為什麼大老遠的跑這裡來租車。
爸爸當然不能如實說他去棉廠裡要車了,只是走到西門,聽見幾個賣過棉花正出廠的棉農說,別看賈廠長殘廢在家,不當廠長了,但棉廠還是他說了算,還姓賈,丁廠長啥事都聽姓賈的鋪擺……他一聽到幾個棉農的閒話,便推著車子扭頭就走。
他不能如實說,被揚進輝一埋怨,便說不想給棉廠找麻煩。
楊進輝一聽,不由他拒絕,將他的腳踏車放車後備箱,然後扶他上車,先送車上的倉庫主管到棉廠西門外,讓倉庫主管回廠裡給丁廠長彙報工作,接下來他開車帶著爸爸直接回到老宅,卸下腳踏車,裝上賈玉軒的輪椅,帶著父子二人便去青雲禪寺了。
楊進輝也不知道青雲禪寺的路怎麼走,到了子首鄉一打聽,路人說只有十來裡的路程,一條大路不拐彎,一直走到青雲禪寺。
十來裡的路程,連走帶問,不到二分鐘就到了。
青雲禪寺的寺門外,是一條很長的斜坡,車開不上去。也不是開不上去,而是開上去沒處停車,因為斜坡兩邊是溝壑,除非停在寺門前,而停在寺門前又堵住了寺門。所以,車只能停在斜坡下面。
車不上去,楊進輝揹著賈玉軒,爸爸在後面推著空輪椅。楊進輝是軍人出身,在部隊裡練過,他揹著賈玉軒,一口氣上來,進了寺門。爸爸在後面推著空輪椅,歇了兩歇才上來。
跨入寺院,楊進輝揹著賈玉軒一直等到爸爸推著空輪椅趕上,他將賈玉軒放在輪椅上,推著賈玉軒向裡面走。
青雲禪寺雖不是名山大剎,卻歷史久遠,光千年古柏就有好幾棵,再加上殿宇聖威,意境幽遠,給人一種古老祥靜,超脫塵世之感。若不是鳳鳴,別說親自來青雲禪寺看看了,恐怕他
連寺名都不會聽說。
賈玉軒有生以來第一次到這種塵世之外的地方來,再加上他身體的原因,一進入寺門,他便有一種從來沒有的脫世之感。
「果然是寺院,與塵世不同。」賈玉軒環顧著寺院說。
後邊的爸爸緩過勁,緊走了幾步趕上來。
「來,輝,你也歇會,讓叔來吧。」爸爸說著,伸手去接替楊進輝。
「不用,叔,待會兒還要上臺階呢。」楊進輝說著,朝前方努了努嘴。然後又說,「我以前是老大的司機,現在依然是,這是我的份內事。」
爸爸一聽,感動的一笑,只好作罷。遇到臺階什麼的,他搭把手就行了,楊進輝才三十歲左右,有的是力氣。
可能今天的日子好,又是上午,寺裡的香客竟絡繹不絕。但很少有人大聲喧譁,即便有人聚集交談也是聲音低和,面帶敬畏虔誠之意。
賈玉軒一行三人,都是第一次來青雲禪寺,也不知道先看哪兒,後看哪兒。但爸爸是跑業務的,曾去過五臺山和相國寺等許多名山大剎。
「跟著人流走就行。」爸爸很有經驗的說。
爸爸又說:「聽人說全國的寺院結構都大同小異。」
於是,三人隨著人流來到了主殿。但上到主殿的臺階之後,就進不去了。不是門檻太高,無法進去,而是有一簇人剛進去,他們就擁在殿門裡面仰望前面的佛像。他們前邊是擺放有序的一片蒲團,他們大概也和賈玉軒三人一樣,只是出於好奇來寺院看一看,並不是來參拜的。所以,他們只擁在殿門以裡,始終沒有越過蒲團,到前邊香案前去上香,也沒有跪在蒲團上磕頭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