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妃煙一副看透靖北王的樣子,肆意大笑:“不是我需要什麼,而是你不能再瞞下去,裘全劫走你兒子,可不是拋銅錢決定的。”

這話問的靖北王雙眼眯起,就像一頭隱藏殺意的獅子,裘全之事,太過驚人,可是高繼又是他唯一的兒子。

沉默半晌,靖北王長長撥出一口氣,說出了當年的事。

上京正北方向一千四百里,山海關,關外是烏蘭國的疆域。

三十年前,烏蘭國發兵南下,衝破山海關,直衝大魏腹地,北方以平原居多,烏蘭國騎兵精悍,連續半個月,烏蘭鐵騎在大魏境內連破十三城,直逼上京。

當時,先帝眼看朝中無將可用,國都岌岌可危,便頒佈了一道旨意,從軍中將領找可堪大用之才,保大魏北疆無虞,若有人能做到,一舉封為異姓王。

高承徽當時中是一個小小的參謀,經過一番選拔,又得到已經做了兵部侍郎的舉薦,奉皇命,持尚方寶劍主理北方軍務。

高承徽和其他的將軍不一樣。

他沒有修行,不會武功,根本都沒有和敵人在戰場上正面交鋒過,這樣一個人主理北方軍務,讓其他人都有看熱鬧的心理。

其實想來也是,烏蘭鐵騎不足五萬,能夠在大魏北方來去自如,如入無人之境,自然大部分的原因是出於軍務糜爛。

一個參謀,未經戰陣,又帶著糜爛不堪的軍隊,怎麼可能贏?朝堂中人沒有一個看好高承徽的,讓他出頭,只是把他當做北方戰事失利的替罪羊。

不過,他們有一件事沒有想到。

高承徽雖然不是萬人敵的武將,也不是軍事家,但他卻是個陰謀家。

他手捧尚方寶劍,走進北方大營。一炷香之後,大營之內跑出四百餘騎旗手,奔赴各地而去。

所謂旗手,其實就是傳令兵。

旁觀者多方打聽,原來這些旗手是去宣佈一條軍令,各地駐軍,接到命令即刻動身,全力引導百姓向南遷徙,只要是願意南遷的百姓,全部跟隨軍隊從北方撤出。

這讓大家想起一個詞——堅壁清野。

所謂堅壁清野,就是加強防禦工事,然後將野外的糧食和重要物資都清理收藏起來。入侵者如果沒有足夠好的糧道,又不能就地獲取糧草,侵略就會很難。

可是,高承徽這個不是堅壁清野。

軍隊沒有加強防禦工事,而是護送百姓一起向南撤退,而且高承徽沒有下令去清理糧食和其他重要資源。

所有人都很迷茫,這玩的是哪一齣啊?

其實,高承徽很清楚,臨陣磨刀的整頓軍務已經來不及了,軍隊無法死守的情況下,就算堅壁清野這樣的狠招也根本沒有用。

他沒有清理資源,目的就是讓烏蘭鐵騎花時間去整理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