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寨這些人雖然張縣令出於本身的政績考量,願意讓他們入籍,但是他卻解決不了逃民下山後的安置問題,土地,房屋這二項他根本無力給予。

現有的鄉村也會把這些人當成不安定分子,拒絕接納。

幸好肖華飛可以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也是肖華飛當初說能解決黃石寨眾人身份問題的底氣。

經過與肖守業的詳細商論,肖華飛在紙上將未來建設黃石集的計劃,進行了完善。

這次整體市集的建設計劃分為三步,第一步選址買地,設計客棧、酒樓、作坊的圖紙並招工、備料。

第二步建設員工宿舍與食堂,作坊。肖華飛打算借鑑前世電子廠的一些管理制度,分家庭住宿、定時上工,每日三餐集中在食堂用餐等等。

第三步才是蓋酒樓與客棧。這樣整體投資可以分批進行,待浮生醉正式銷售,回攏些資金後慢慢興建。

而且蓋好了宿舍與食堂後,便可以讓黃石寨裡的一些家庭先過來工地幫忙,這樣又可以節約相當一部分人工。

第二天吃過早飯,父子二人將整體計劃書,送至肖老太爺面前,肖華飛打算當面同爺爺仔細解讀下這份計劃書。

肖華飛先將昨天見張景清時的情況,一字不漏地向爺爺進行了陳訴,並分析了張景清求名,求政績的心態。

然後開始照著昨天完成的計劃書,讀了約有一刻鐘,又講解了小半個時辰。

才把整個計劃,從資金成本一直到需要的人工、物料,包括預期的投資回報,全部講清楚。

肖老太爺開始時閉著眼,一字不漏地仔細聽著孫子的計劃,起初他並沒有任何表示。

不過隨著肖華飛的不斷講解,肖老太爺神情上終於有了些許變化,開始不時地眯眼看向,情緒逐漸高昂的肖華飛。

他沒有想到一向胡鬧的孫子,能如此詳盡地把整個事情分析、計劃得如此清楚。

而且這也是他經商幾十年來,頭一回見識到做生意可以如此羅列計劃,分析成本,明確經營專案,並寫明預估回報。

這種生意計劃書若是將來在整個肖家生意中都應用起來,其中的好處已經顯而易見。

以往都是各商隊掌櫃每月或每季大家談一談想做什麼,只要肖家這麵點頭,便開始操作,是賠是賺全看掌櫃的運氣和經驗。

又或者到年底時,一群人聚在一起,有的說明年往北販茶,有的說明年往南販皮貨,每個掌櫃只是說個大概想法,大致報個需要使用的銀錢,便開始各行其事。

今天聽了肖華飛的商業計劃書,肖老太爺開始反思以前在生意細節上,管理得太過粗糙。

他開始設想如果從今年開始,每次再議定商隊經營方向時,掌櫃們都能和肖家主事人一起過一遍來年生意計劃書,那在今後生意經營上,贏利應該會大增。

不會再出現十支商隊,至少每年有二三支虧銀子的情況,而且對商隊掌櫃的經營也加個目標約束,省得他們出了門便自行其事。

肖老太爺其實並不太在意,肖華飛這個計劃執行中需要的銀錢,他反而更看重凡事都要列出計劃,和評估回報的方法。

這有很強的實用性,而且還可以提升做事的效率,方便事後總結。

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以前計劃來年生意是用嘴說,用腦子記,而現在他決定肖家以後要用肖華飛這套方法來做事。

這份黃石集的計劃在他看來,無非是買些荒地,蓋些房子,這個時代只要不是修大宅與宮室,根本用不了太多的銀錢。

不過是蓋些能夠使用得住的房屋,又不用加什麼景觀,花木園林。

所以肖老太爺對這份計劃,也只是注意了一下最後需要使用的銀錢到底是多少。

至於最後掙多少銀子,肖老太爺並不在意,他年紀已經大了,無論留下多少家財,也得肖守業父子以後能接得住才行。

肖老太爺只希望在他還活著時,能為他們父子擋擋風雨就好,從這段時間肖華飛的表現來看,將來孫子也許能撐得起這個家了。

肖華飛已經把整個計劃講解完畢,正坐在一邊大口喝茶,他內心稍稍有些忐忑,不是因為計劃不夠好,沒信心在未來掙到銀子。

而是擔心肖老太爺年紀太大過於保守,思維已經跟不上他的想法,一個人的固有觀念才最難改變。

肖守業此時看了眼還在閉目沉思的父親,小聲說道:“我覺得華飛這孩子的想法還是不錯的,雖然整個計劃需要的銀子多了些,而且掙錢也比較慢,但勝在算是為將來打下一份基業,父親您說呢。”

肖老太爺沒有理肖守業,反而看向肖華飛,眼神中偶爾露出精光。

“乖孫子,此事有幾分把握?”

聽到爺爺問起,肖華飛連忙站起身,笑著答道:“孫子覺得至少有七八成把握。”

肖老太爺才轉向肖守業,冷冷說道:“以後和掌櫃們議事,都讓他們列個計劃書再談。”

然後笑著對肖華飛說道:“孫兒,你覺得如何。”

肖華飛馬上諂媚地笑道:“爺爺眼光最準,孫子覺得您說得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