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文人相輕(第1/2頁)
章節報錯
趙先生招眼掃向大廳已經看到肖華飛站了起來,以為肖華飛在特意迎候自己,便衝他微微一笑,事有輕重緩急,肖華飛決定暫時先放過王文運這個王八蛋。
向前迎住趙先生,肖華飛作揖道:“趙叔百忙中能拔冗前來,小侄不勝欣喜。”
趙先生伸手一撫肖華飛,沒讓他盡全禮,隨後捻鬚微笑道:“我隨縣尊大人到本縣也快一年,還沒有多少機會能同本地才俊交流學問,今日正好賢侄相邀參加本地文壇盛事,該感謝的是我。”
其實趙先生在京城沒少幫張縣令操辦文會,他本身也是大晉比較傳統的讀書人,自然對這種詩會類的文會很是喜歡。
在肖華飛帶領下,二人片刻後已來到三樓“聽濤苑”門口,這包廂內部空間很大,裝飾並不像外面的風格,反而文氣較足,大門也並未關閉不知是不怕人看,還是要繼續等人。
包廂裡面有十多個讀書人,三三兩兩散座在周圍的桌椅上,坐在包廂首座的乃是縣裡的王教諭,看來正因為有他在,在座眾人才沒有左擁右抱,一共也只有四名姑娘聚在包廂一角彈琴唱曲。
茗月姑娘果然樣貌出眾,坐在那三名女子中間,卻一眼讓人可以認出她來,十六七歲的年紀,膚若凝脂,玉指撫琴,動聽的歌聲正從櫻唇中唱出,讓整個包廂中人都安靜聆聽。
包廂正中有一長條書案,上面已經放著幾張寫了詩詞的宣紙,有人在條案邊謄抄著詩稿,看到佳句時,便會遞給主位上的王教諭。
當肖華飛帶著趙先生走進來時,王教諭第一時間便站起身,揮手示意茗月停了琴聲。熱情地迎接趙先生,並把他介紹給在場眾人。
不過趙先生一旁的肖華飛卻被無視了,一個從來不喜讀書、專研舉業的人,在王教諭那已經沒有任何重視的價值。
聽到王教諭的介紹,在場的讀書人都熱情地圍在趙先生身邊,有一些家境好的讀書人,更是知道這趙先生在縣衙的地位,藉此機會同趙先生攀著交情。
趙先生和這裡的讀書人其實都需要這種場合,彼此先認識,後續保持聯絡,將來萬一有事時,才好辦一些檯面下的事情。
肖華飛也不理會他們的趨炎附勢,隨便找個角落上的空位坐下來,大家的反應在他看來也是正常情況,趙先生放在前世就是縣令大人的秘書長啊,懂行的讀書人怎麼會不來刻意巴結。
待眾人寒暄過後,王教諭拉著趙先生坐上了主位,眯著一雙綠豆眼,笑著向著包廂內眾人說道:“趙先生每日協助張縣尊梳理公務,抽身不易,少有時間與我們姚安縣讀書人相聚。今日他能代表縣尊大人來參加詩會,各位福氣可是不小。趙先生最是精通詩詞一道,哪位若有佳作都不要藏著,拿出來讓趙先生指點一番,必受益良多。”
趙先生舉止優雅地從座位上站起,向著眾人一拱手,很有世家子弟的風度,謙虛地說道:“多謝王教諭抬愛,趙某人實則文采有限,今日能與各位高才相會,才是三生有幸。若是各位今日有好的詩作,能展我姚安縣讀書人的風采,張縣尊託我帶話給各位,他會不吝獎勵,以示姚安縣重視文教之意。”
在座眾人都有些激動起來,如果真有好的作品問世,藉此和張縣令搭上關係,且不說將來能不能有什麼好處,至少在本縣考秀才時,這張縣令可是一筆而定。
這次參加詩會的人,可不是每人都是秀才,至少一半人現在還是童生。如果能把有才氣的名聲傳到張縣令耳中,那將來考秀才時肯定是先人一步,就算考試時卷子答得差些,但名氣足夠大時,縣令基本都會高抬一手。
所謂科舉,一個人哪怕把經書倒背如流,其實連第一步都不算,真正的第一步是考中秀才的資格,光是這一步就已經攔住了無數的讀書人。
大晉雖已立國一百五十多年,秀才功名也越發貶值,但是隻有考過了秀才這關,擁有官方認證的秀才身份,才敢說自己是一個讀書人。
整個包廂內的氣氛熱烈了起來,原來只是一個普通的文人詩會,現在性質也變得功利起來。在場的讀書人紛紛提筆,有的搖頭晃腦,有的咬著筆尖,沒有人再理會一邊彈琴的茗月等姑娘。
看來讀書人最在意的還是功名,當然如果擁有了功名,考上進士做了官,就等於擁有了一切。
肖華飛對這些都不是很感興趣,可能是因為營養不足,這時代人發育得都很緩慢,茗月的模樣確實是好,但在他看不過是個乾乾巴巴的小孩子,看過二眼後再沒有關注過。
他看到了坐在王教諭邊上的穆德才,自己將來的妹夫,果真是一表人才,風度儒雅,臉上始終掛著淡淡的笑意。
穆德才是最近幾年整個姚安縣讀書人的希望,據說此人明年鄉試有望取得前幾名的好成績,甚至可以一路過關斬將直接到京城,參加會試考中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