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們個說法!”

“就是!”

“給我們個說法!”

“憑什麼把我們的店給抄了?”

剛剛被抄了店鋪的十幾家老闆及老闆娘們在溪桐縣城的衙門口大聲嚷嚷了起來。

聽著這聲音,知縣於文彬剛想走出來詢問是何原因之時,碰巧瞧見劉師爺回來了。

見著劉師爺,知縣於文彬一把拉住了劉師爺的手臂,問了起來:“外邊鬧事的百姓是怎麼回事?”

“知縣,那些百姓不服你的管理,說是不合規矩,這不,跑到衙門口鬧來了。”劉師爺回著。

聽著劉師爺一語,知縣於文彬有些慌張來。

俗話說得好,不怕百姓互打架,就怕百姓鬧事大。

“那這怎麼辦?總不能讓他們一直在衙門外邊鬧吧。”知縣於文彬問著。

“知縣,這話我可是照你說的。這百姓不聽,我這也沒法子啊。”劉師爺道。

從這聲話語中,於文彬知曉,劉師爺這是在指責自己的做法不妥當。

在這溪桐縣中,恐怕就只有兩人敢這般跟知縣於文彬說話了,一人是劉師爺,另一人就是姜地主了。

看著劉師爺這般無能為力的樣子,知縣於文彬只好一個人去試試了。

他小心翼翼的往著府衙門走去,見著一個個鬧事的百姓們圍在衙門前,各個口中的話語皆不一。

這時,他說了起來:“那個...這個,各位鄉親們,可是因何事在這府衙門前大聲嚷嚷啊?”

見著於知縣站在眼前,這些百姓們話語聲更大了來。

“憑什麼抄我的店!”

“我們與何家只是生意往來,憑什麼抄了我們的店?”

“這抄了我們店鋪,我們去哪過?”

百姓們所說的大多是因為抄了店鋪的事。

“鄉親們,靜一靜,靜一靜啊。這...本官呢上要對得起朝廷,下要對得起百姓。抄你們的店鋪這也是秉公執法。你們想想看,這禁海令是怎麼規定的?”

好傢伙,話說得這般好聽,於文彬還不就是想把這店鋪先抄了,變換成銀子,儘快湊好這五萬兩銀子。

他們只知道有這禁海令不能出海,誰知道這禁海令是怎麼規定的。

見著百姓們未再有說出一戶話,想來這禁海令也不知道多少,知縣於文彬一副假裝同情他們的面孔,編了來:“禁海令,乃德昌十一年九月下旬定,這個,也就是去年定的。本官再次重申一遍吧,禁海令呢,不許百姓、任何一位官員出海進行捕魚、做生意等,你們只要記住了,只要出海就是觸碰了禁海令。觸碰了禁海令的百姓要處以凌遲,這家人呢要處以絞刑,這家產要被收繳。所謂家產,不僅僅是在家裡,只要呢在外有著自家的店鋪或者結盟的店鋪,這也算啊。”

好傢伙,這知縣,就是欺負百姓們不熟禁海令,故意瞎扯淡來。

禁海令上只說抄沒犯了禁海令之人的家產,所謂家產只是家中所存有的糧食、銀兩等東西,再說明一點,就是收了他的家,家裡的所有東西就是官府的了。

可在禁海令上,並未說明還要抄其與自己結盟的店鋪。

(本章未完,請翻頁)

於知縣的一語,對禁海令不是很清楚的百姓們頓時說不出話來了。

片刻後,一大膽的百姓發問了來:“那我家的貨也不全是何家的啊,怎麼還抄了我的店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