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領兵,在成都城外列陣。

看得益州群臣為之色變。

荊州精銳來勢洶洶,益州根本無力阻擋,他們只有一條路可走。

在此刻,劉璋終於做出明智選擇。

如果在此之前,他能夠聽從黃權等人勸諫,或許真能將劉琦攔在益州之外。畢竟益州地形特殊,有的地方不是人多就能打進來。

可現在為時已晚。

已經兵臨城下的荊州軍,城中不過萬餘人馬,實力差距太過懸殊。更別說益州之眾人心不齊,保不準就有人想要獻城。

所以此刻投降,已經是最明智的決斷。

在城外大軍中。

有劉璋使者求見,得到劉璋願意投降的答覆,讓劉琦也放鬆不少,說道:

“告訴劉季玉,只要他願意投降,我劉琦自當手下留情,不會虧待他。”

使者領命而去。

回到成都城內,向劉璋稟明此事。

劉璋稍微鬆了口氣,不管怎麼講,他現在和劉琦都是敵人。如果劉琦要斬盡殺絕,他也沒話說,要怪只能怪自己了。

現在劉琦當眾表態,足見其誠意。

劉璋沒有痴心妄想,他只求能夠安穩活著,其他雜事與之再無關係。

整頓好成都內務。

劉璋便是帶人開啟城門。

從出城的那一刻開始,劉璋的心情也有些複雜,他在這裡生活了很多年,或許接下來他就將離開成都,乃至於離開益州。

劉璋性格軟弱,卻也明白一個道理。

他曾經執掌益州,哪怕劉琦手下留情,日後也不可能留在這裡了。

否則誰也無法安心。

隨行眾多文武,也有神色傷感的。

哪怕劉璋不得人心,很多人想要背刺他,但總有些忠心耿耿之輩。

而在城池之外。

劉琦也是帶人在大軍之前。

他半眯著眼睛,看向越來越近的佇列。

拿下益州的過程,比他想的簡單得多,並且過程中發生許多離奇之事。

比如劉備圖謀漢中不成,反而淪為俘虜。

此事劉琦是沒有想到的。

但這對他而言,沒有什麼壞處,反而是一件好事。日後可以打著救劉備的名號,直接指揮關羽、張飛、趙雲等猛將了。

從荊州出發到此刻,滿打滿算不到三個月。

真正的戰鬥也進攻廣漢。

後面一個接一個投降,簡直不要太簡單。

當年攻取江東可要難多了。

雖然孫權進取不足,但他在江東還是很得人心的,文武將士皆傾力而戰。

總之,如今劉璋投降,拿下成都之地,掌控整個益州只是時間問題。

其實劉璋在南中的掌控力並不強,而且因為大量蠻族存在,想要有效控制這些地方,難度也很大,他們只是名義上臣服劉璋。

現在換了劉琦,也不是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