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富庶不是江南士族造就的,而是江南最底層的百姓和其他各地的百姓造就的。”

“沒有江南本地百姓生產的生絲,這些士族靠什麼發財?”

“沒有湖廣這些地方的百姓所產的糧運去,他們敢把大量稻田變成桑田?

“沒有邊軍對外虜的嚴防死守,阻止西北的流寇南竄,他們能守住繁華?”

“因而,臣認為,陛下不必擔憂江南織坊利益大損後,會對朝廷和民眾造成多大影響,無非是由江南士族控制百姓變成由朝廷控制百姓而已,錢糧和百姓控制在他們手上,只會用來維繫奢靡的生活,但若控制在朝廷手上,只要陛下乃聖主明君,就能用來開疆闢土、澤被天下乃至後世、成就非凡盛世。”

四月。

臨敬殿。

皇帝寢宮。

賈璉在受皇帝召見,被問起受賈家新織坊出現的影響而導致江南各地織坊利益大損的問題後,就奉諭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承宣帝聽後不停點首,但也好奇地問賈璉:“你這些是從何處學來的?”

接著,承宣帝說畢就看向北靜王:“為何朕昔日的那些儒官沒有教朕這些?”

北靜王訕笑:“臣的師傅也沒教授過這些,或許是賈家家學。”

承宣帝不禁感慨道:“所以治國還得多聽循吏之言,儒臣只利於教化人心。”

接著,承宣帝就又問賈璉:“你的土豆試種的如何?”

“已經在收穫,目前看來,每畝畝產可達二十石以上。”

賈璉回道。

“多少?”

承宣帝不敢相信賈璉的話,再問了一遍。

北靜王也驚住了,看向賈璉。

“回陛下,每畝畝產可達二十石以上。”

賈璉回道。

“你沒誆朕?”

承宣帝問道。

賈璉道:“陛下可親自去臣的莊田看,如果臣犯了欺君之罪,陛下治罪就是。”

“能有你說的三成,不,兩成,朕就不算你欺君。”

承宣帝說後就下旨去榮府莊田巡視農事,且吩咐道:“讓閣臣九卿、科道言官隨扈,還有資政學堂的學員們也去,將來說不定需要他們去地方上推廣此物。”

當日午間,春光明媚,處處花香蝶飛,承宣帝和一大幫朝臣來到了榮府莊田。

賈璉選了幾名老成的莊戶在皇帝與閣臣九卿、科道言官與資政學堂學員們以及許多內宦禁衛的注視下,開始收穫一處還沒收穫的土豆地裡的土豆。

“一石!”

“三石!”

“五石!”

……

“十石!”

莊戶們每挖出一筐土豆,負責稱量土豆的戶部官吏就在一旁稱量著,且報著數。

而隨著報的次數漸漸到五石、十石之後,承宣帝和在場許多大臣就越來越難以保持鎮定。

要知道如今大康,即便風調雨順,好的田,畝產水稻也不會超過兩石。

這一下子土豆畝產就達水稻畝產的這麼多倍,不知道要多養活多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