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萬兩?”

承宣帝驚訝地看著賈璉,問:“你打算讓朕用什麼資源還?”

“石見銀山的銀礦。”

賈璉回道。

“石見銀山?”

承宣帝有些意外。

賈璉點頭:“臣給陛下提過的。”

承宣帝問:“你真的這麼篤定有這麼一處銀山存在?”

賈璉道:“臣很篤定!”

承宣帝看向他,問:“那你打算怎麼做?”

“朝廷先發行一千萬兩的國債,定個利息比例,向民間集資,以石見銀山的銀礦為抵押,讓水師在一年內去拿下這座銀礦,如果能抄到足夠多的現銀支付國債自然最好,實在不行,就讓給朝廷借了錢的大族去開發這座銀礦。”

賈璉說道。

承宣帝擰眉思索著說:“現在也沒有別的辦法,既然你賈家願意給朝廷借錢,那朕就借你賈家的錢,並按你所言,發行國債,向京城的權貴官僚們借。如此,在短期內,就可以集中其大量資金,用來興辦工程養活無業之民。”

“既如此,臣北靜王府也借一百萬兩出來。”

北靜王說道。

賈璉這時強調道:“我們是買朝廷的國債,不算是借,如果朝廷不能償還,朝廷就把石見銀山給我們,而且水師有義務在一年內替我們拿下石見銀山。”

接著,制策司的其他制策大臣們,也都紛紛表示願意買國債。

因為這些制策大臣們,像徐光啟、盧象升、孫傳庭這些人,現在也都算是支援變法的骨幹,他們也明白,要想把變法成功地推行下去,就得這樣做。

雖然他們也不知道賈璉所說的石見銀山值不值得他們投錢給朝廷。

但為了變法不失敗,他們現在也只能跟著賈璉一起賭。

這些人裡,有些家境不錯,如盧象升,家族本身就是江南大地主,倒也拿得出錢來。

所以,他們也湊了有兩百來萬兩購買國債。

與此同時,皇帝也在制策司制定出發行國債的方案後,也下旨讓戶部照此方案向民間發行國債。

但響應者寥寥。

最後只有薛家、史家這些跟賈府等關係不錯的家族跟著意思性的買了一點,合計也就一百來萬兩。

“元輔,您說,這薊州伯(賈璉)到底是怎麼想的?竟拿出兩百萬兩,買朝廷的國債,我就不相信真有這麼一座銀山,可以提供那麼多銀子!”

鎮國公牛清之孫現襲一等伯的牛繼宗等一些權貴官僚,此時就對方從哲閒聊起了這事。

“就是,也不怕朝廷不認賬。”

理國公家的一等子柳芳也跟著譏笑了一句。

三品威鎮將軍陳瑞文也跟著說:“沒錯,也不擔心過於露財後,反而被陛下惦記上。”

方從哲則淡淡一笑道:“薊州伯這也是為了讓變法能順利進行下去,而不得不這麼做。如今的大康已非當年,底下在大戶人家為僱工僱奴的無地之民如過江之鯽,要想奪官紳之利,就得花大量銀子代替官紳去養活這些無地之民,如此才能孤立官紳,成功變法。”

說到這裡,方從哲就問:“這錢從哪兒來?”

方從哲在自問後就自答道:“自然是他們這些支援變法的自己掏了。但他們不想只是自己這些人掏銀子,想要更多的人掏,所以才想出這麼個法子,平白造了這個噱頭,想讓別的人都把銀子砸進去,陪著他們一起變法改革。”

“還是元輔看得透徹,就是這個道理,他們就是想把我們所有權貴官僚拉下水,跟著他們一起在江南搞改革。”

牛繼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