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有文學社的成員進來告訴三人,圍著門衛室,尋找胡為民的學生被老師勸走,胡為民這才結束交流,匆忙離開。

走的時候,查劍英和陳建公依依不捨的樣子惹得其他成員摸不著頭腦。

他們哪裡知道,就這麼短時間的交談,兩人從胡為民身上學到很多。

……

《燕京青年報》那篇採訪引起的轟動漸漸平息後,胡為民總算回到正常的創作中。

在安靜地環境中,他靈安爆發,創作效率提升了一倍有餘。

本來預計十二月初完成的幾篇稿子,在十一月底提前完成了。

胡為民將幾篇短篇小說郵寄給《故事會》編輯後,正打算休息兩天,看看書,放鬆一下心情時,青年報的趙莉莉又找了過來。

趙莉莉自然是找他約稿的,她覺得胡為民早晚會火,最好是趁著對方還沒成為大作家的時候,為青年報提供一些優秀作品。

“青年報能接受什麼作品?”

“不能太激進,符合時代特點吧。”

“懸疑可以嗎?”

“像《會說話的骷髏》那種絕對不行。”

“那武俠呢?”

“武俠?什麼是武俠?”

“金庸先生的小說看過嗎?”

“啊,那種啊,不行,絕對不行!”

趙莉莉額頭浮現一層冷汗。

金庸的小說她也悄悄讀過,是挺精彩,但官方肯定不允青年報許刊載的。

“愛情呢?”胡為民摸摸下巴,又冒出一個想法。

趙莉莉眼前一亮,“愛情……你能寫愛情小說?”

“當然可以,又不是很難。”

胡為民十分肯定。

他腦海裡有不少合適的作品,比如《牧馬人》《孔雀公主》《廬山戀》等。

不過,這幾部作品拍攝成電影的時間貌似就在明年,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還有替代選擇,比如《甜蜜蜜》。

這部影片成片於1996年,講述了改開初期,從中國內地去香江討生活的黎小軍和李翹結識,兩個孤獨異鄉人產生出了真愛的故事。

這部電影時代和如今比較接近,只需要稍作更改背景和主角身份,工作量比較小,字數也比較適中。

趙莉莉問道:“胡老師,你能大致說一下故事內容嗎?”

“當然可以。”

“1979年冬,美利堅華裔建築設計師李兆帶著女兒李翹隨首批中美文化交流團抵達北京。衚衕口,李翹偶遇的燕京機械廠技術員黎小軍,因一場腳踏車碰撞結緣,黎小軍被迫當導遊,攜美遊覽燕京城,在這個過程中,兩人因文化差異碰撞出愛情的火花。

李翹喜歡上了黎小軍,可卻迫於家庭壓力返回美利堅,最終,李翹不堪忍受相思之苦,偷偷返回燕京,和黎小軍在一起共同建設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