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年報有什麼關係,那人難道是記者?”龔修文疑惑道。

老李解釋道:“不是,胡為民在青年報發表了一篇文章,一下子火了。”

“算了,我這裡有報紙,你看一遍就知道了。”

龔修文接過報紙,就那麼坐在椅子上看了起來。

一開始,他的態度還比較隨意,等他看完後,背脊已經挺得筆直。

他的政治覺悟不低,否則現在的職位也輪不到他來坐。

“這篇文章不知道抵咱們當老師的說多少話啊!”

“是吧,現在咱們學校在這場風波中算是摘出去了,以後再有風雨也和咱們沒關係。”老李道。

龔修文看過這篇文章後,為自己之前的擔心感到好笑。

他那女婿什麼檔次他又不是不知道,別說這種層次的文章,讓他寫篇日記,他估計都寫不利索。

龔修文好奇道:“對了,知道這位胡作家的身份嗎?”

“聽說胡為民是咱們學校的學生。”

龔修文:“……”

不知怎麼的,他心中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他的腦海中再次閃過女婿那張普通的面孔,“不可能的,他就一個農村來的泥……普通青年,絕對不會有錯的!”

……

一天後,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文章的發酵,胡為民發表在報紙上的另外三篇文章也引起了一陣轟動。

讀者們這才發現,這小子……不,是胡為民同志不是一般的有才啊!

不過,相比另外三篇文章,還是發表在青年報的《凌晨的光就在前方》更受歡迎。

其他三篇文章集中在對《苦戀》的批評,不像這篇更能激發青年的鬥志,可謂老少咸宜。

拖胡為民的福,《燕京青年報》算是火了,這兩天,不少讀者往編輯部投遞信件,還有評論家就胡為民的那篇文章發表評論,進一步提高了青年報的銷量。

當然,事情有利就有弊。

這不,臨近下班,苦逼的郵遞員又馱著一麻袋信件來到報社。

“同志,有你們報社的信件。”

“怎麼又是那麼多?這都一天三趟了!”

“這不正巧證明讀者喜歡你們唄。”

“我們編輯部人少,這一封封信拆,不得拆到猴年馬月。”

“嘿,這不巧了,明年六月就是猴年馬月。”

“嘿,您可真貧。”

“我謝謝您嘞。”

揮別貧嘴的郵遞員,青年報編輯只能拎著一麻袋信件回到編輯部。

“哐啷。”

重物砸地的聲音驚醒了埋頭工作的編輯部成員。

“同志們,又有活了!”

“天啊,我們上午第一批信件都沒看完呢!”

“那篇文章有那麼大的魔力嗎?昨天文章才見報,今天上午我們就收了兩麻袋信件,全是討論那篇文章的,我估計這一麻袋裡面的也一樣。”

“別抱怨了,咱們分一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