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為民回來後,不等他安穩下來呢,查劍英和陳建公跑了過來。

兩人是得知他回來後,特意感謝胡為民的。

“胡老師,真是謝謝你了,要不是你,我們文學社還在小打小鬧呢!”

原來,在胡為民為文學社眾人的稿子點評過後,還真有兩個人的小說投稿成功。

雖然只是在報紙上刊載,而不是文學雜誌,但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巨大的進步。

一時之間,文學社內創作氣氛濃厚,大家都想做下一個能在報刊上發表小說的人。

胡為民認真道:“不用謝我,我的建議只是起到輔助作用,真正起到關鍵作用的,還得是你們自己。”

查劍英和陳建公兩人嘿嘿一陣傻笑,覺得胡老師人好,說話又好聽,他們可太喜歡了。

“胡老師,聽說你的小說要被拍成電影了?”

胡為民道:“剛完成劇本的創作階段,拍成電影可能還要一段時間呢。”

“哎呀,胡老師以後真要成文藝工作者了,那我們要怎麼辦啊!”查劍英既為胡為民高興,又為文學社好了個指導者而感到憂心。

“你這是想到哪了?”胡為民搖搖頭,感到好笑,“我又不是要去北影廠當編劇,今後燕大才是我的主戰場。只要有空,我可以幫你們多審些稿子。”

陳建公激動道:“胡老師,你這麼說,我們可當真了!”

他沒想到來祝賀胡老師的小說要拍成電影,還能碰到這種意外之喜。

不說別的,下學期文學社要是再招人,憑藉胡為民的名頭,就能為文學社多招上不少人。

胡為民神情變得格外認真:“我這人你們又不是不知道,一個唾沫一個釘子,怎麼會說話不算數?我覺得咱們國家即將進入文學的黃金時代,文學社乃至燕大要是能多出些文學大家,也是好的。”

“胡老師,你真是我們文學社的恩人啊!”查劍英眼眶都紅了。

怪不得胡老師能成作家,作品還能被改編成電影,就憑這氣度和眼界,真就燕大年輕人中的獨一份啊!

……

回來這幾天後,胡為民除了上班,真就做到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專心窩在家裡寫他的新作《孩子王》。

新作胡為民寫的很用心。

為什麼?

因為老師是傳遞文明火種的人。

就是因為有老師這一職業,中華文明的火種才能延續下去。

他這一版的老師是有原型的,但又超脫了原型,他是新時代無數老師的集合體。

這就是薪火相傳!

主角當然不是一帆風順,在他的教學過程中,也會遇到挫折,會遇到不理解,乃至敵視。

但最終,在主角的努力下,在村支書的幫助下,在他和村名以及學生的交心中,大家理解了他,也成全了他。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有弧光的角色。

老師也是人,不是聖人,更不是神人。

只要是人,肯定就有缺陷。

但胡為民不想寫缺陷缺點,也不是不寫,而是不著重描述,只是一筆帶過。

以後世人的眼光看,這個時代的許多文化人彷彿陷入到魔怔中,作品中的美好很少,非常喜歡玩“黑深殘”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