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追隨》和《半斤八兩》上映的前一天,媒體對兩部電影的風評讓羅峰先火了一把。

今天一早,《南國電影》雜誌便在封面印上了《追隨》的宣傳劇照,通篇都是對羅峰這部電影的稱讚,當然也沒少對《半斤八兩》的Diss。

這個時期,香港只有三家電影雜誌,一家是嘉禾陣營的《嘉禾電影》,一家是邵氏陣營的《南國電影》,一家是中立的《銀色世界》。

香港電影類的雜誌還不多,但綜合性的報紙可不少。

如果說《南國電影》是屁股歪,所說的話不足為信,那麼近十家的綜合性報紙,總不能全都偏向羅峰吧?

這些報紙,今天同樣充斥了對《追隨》的讚譽之聲,而作為最好的對比,同一天上映的《半斤八兩》,自然就成了被大家拿來比較後,再集體數落的物件。

昨晚的試映不僅讓《追隨》口碑爆棚,楚原和王天淋這兩位大導演更將其譽為“香港新浪潮電影的開山之作”,今天分別在《東方日報》和《太陽報》上發表了對這部電影的長篇影評。

連金老爺子都在《明報》上對羅峰的這部電影連連稱讚,雖然老金不會寫影評,但是誇起人來不在話下。

無獨有偶,小古同學也表達了對羅峰的欣賞,他將這部《追隨》稱之為好萊塢也拍不出的精品之作。

這兩個外行的評價分量極重,全香港的報紙和雜誌,今天除了嘉禾陣營的《嘉禾電影》,幾乎都是對《追隨》的交口讚美和叫好。

這種異口同聲的五星好評,終於讓嘉禾和許氏三兄弟著急了,他們沒想到羅峰的電影竟能得到如此多的好評。

何冠昌更是後悔昨晚沒派人去羅峰那邊刺探一下敵情,導致現在整個嘉禾都不知道羅峰的電影到底是什麼水準,竟然讓他們塞錢都拿不到好評,這幫媒體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有節操了?

這些媒體當然沒有節操,只不過是兩邊都塞了錢,羅峰還要塞的更多一些,那他們當然要實事求是。

現在的事實就是,如果單論影片的質量,《半斤八兩》比《追隨》低了不止一檔,只要不是眼瞎,誰都沒法反著說話。

但是觀眾看的是電影,並不是影評,更不是什麼狗屁結構和創造性的剪輯,這些都是給影評人和電影節的評委看的。

第二天,《追隨》在全港媒體的一片讚譽聲中,終於在《東京艾曼妞》、《勾魂降頭》、《跳灰》、《我深心處》、《大忠烈》這五部同期電影的競爭中上映了,當然還少不了本期最強勁的對手《半斤八兩》。

大佬對這些電影不熟悉,只有那部一年上映兩次的《跳灰》聽起來耳熟一些,仔細回憶後才發現,原來這部就是在原本位面被稱之為香港新浪潮電影鼻祖的電影。

準確點說,這部應該是香港警匪片新浪潮的開山之作。

《跳灰》在8月份上映時,媒體也是好評如潮,稱其是:第一部在荷蘭取景的香港電影,剪輯凌厲,香港罕見的寫實拍攝手法,開創了警匪片的新紀元。

這樣的評價絕對不低,第一次上映後總共拿下了380萬票房,可以說叫好又叫座。

羅峰覺得自己這部《追隨》,無論從任何方面都強出這部《跳灰》不止一籌,拿個830萬的票房不過分吧?

今天上午,《追隨》在全港二十家戲院,一共30塊銀幕上開始了首映。

中原娛樂的一群撲街演員傾巢而出,分別前往各區的戲院暗中觀察,羅峰需要看看上座率如何,影片是否受到歡迎?

他心裡想的很好,香港電影現在還沒有太多的“檔期”概念,元旦這種後世的黃金檔期,此時只有不足十部電影可看,還都是票房註定撲街的存在,只有《半斤八兩》這個他並不放在眼裡的對手。

所以他有把握票房大賣,只要前兩個星期能在票房上緊追《半斤八兩》,然後靠著碾壓對手的影片品質,從第三個星期開始,甚至第二個星期開始,應該就能完成反超了。

羅峰一大早也跑到了旺角的“百老匯戲院”,看得出江之強是一位真正熱愛電影的人,前天在試映上看過《追隨》後,居然一直激動到現在,甚至寫了一篇影評發到報紙上為他鼓掌叫好。

今天百老匯院線將全力放映羅峰的《追隨》,一天下來全部排滿,若是場場都爆滿的話,那光是這一家戲院就能有七八千的觀影流量,一天至少有兩三萬票房。

然而,事情哪有他想象的那麼簡單,這種演算法太想當然了。

這家百老匯戲院只有一個主影廳,足以同時容納1200名觀眾。

上午9點,百老匯戲院進行第一場正式放映,羅峰和江之強在戲院唯一的包廂中看到,這一場大約有9成上座率,幾乎可以算爆滿了。

“我以為第一場只能有7成上座率,看來你的宣傳起到了作用,這個上座率比我預料的還要好。”

江之強也是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與羅峰有些志氣相投,看著這麼高的上座率,相信只要口碑隨著首批觀眾傳出去,加上媒體雜誌的推波助瀾,今後的上座率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