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部十三回 三大戰區無將領 閩南古城有故人(第3/3頁)
章節報錯
1141年4月,宋高宗趙構以獎賞柘皋之捷為名,召集韓世忠、張俊、岳飛入朝,以韓世忠、張俊為樞密使,岳飛為樞密副使,皆留院治事。
三將兵權,一朝盡罷。三人雖被剝奪軍權,並和軍隊分離,但多年的帶兵打仗,將領與部隊之間的關係還是千絲萬縷、十分緊密的。
這一點也為南宋朝廷所擔心、所關注。
最突出的就是岳飛。
1141年7月,右諫議大夫參劾岳飛,並把副本讓岳飛看,意思是讓岳飛自動去職。
岳飛當然清楚,立馬上書請免樞密副使之職。宋高宗從之,降低岳飛職級。
但到了八月中旬,鄂州守將王貴,狀告岳飛之子岳雲、岳飛部將張憲,罪名是“劫諸軍為亂”,目的是“率諸軍徑赴行在,乞嶽少保(即岳飛)復統軍”。
這一事件是否屬實未定,但讓岳飛“復統軍”這一說法刺中了南宋朝廷的痛點。
絕對不能讓將、兵一體,絕對不能讓將領尾大不掉。
於是,岳飛賜死,岳雲、張憲處斬。
這是岳飛的下場,另兩位也好不到那裡去。
——韓世忠。
入朝後,韓世忠多次諫言出兵中原、收復失地,併力言秦檜主和誤國。
而且出入以親兵自衛,仍是帶兵打仗的狀態。
後秦檜讓人彈劾韓世忠。
韓世忠也逐漸看清了南宋企圖,知道勢不可為,力求閒退,遂於當年十一月罷了官。
韓世忠從此“杜門謝客,絕口不言兵,不發親戚平交書。平時將佐部曲皆莫見其面。”
時跨驢攜酒,從一二小童,遊西湖自樂,終得善終。
——張俊。
張俊對宋高宗趙構有擁立之功,而且與秦檜同主和議。
當時,南宋朝廷暗許張俊,罷諸將兵權,獨歸張俊。
岳飛被殺、韓世忠自退,張俊並沒有警醒,仍擔任樞密使一年多。秦檜讓人兩次彈劾張俊,張俊終於自請去位,南宋免去樞密使重要官職,只讓張俊擔任一個閒職。
至此,南宋三大戰區三名主將的兵權、軍事影響,全部消除。
岳飛、韓世忠、張俊三人,一人被殺,一人做了寓公,一人擔任閒職,將不任兵,才非所用。
就在這種形勢背景之下,林易之一行掩護著王倫,在趙山陽的安排之下,進入了離開元寺不到二里地的一處三進式紅磚大厝,與陰大化、柳青華、白雪、陰小花會合。
究竟林易之這一個家族又會遭遇什麼?
諸位看官,請聽下一個回合分解。
求推薦票,求打賞,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