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部第十七回 劉聰遷怒下 鴆殺司馬熾(第2/2頁)
章節報錯
座中有不少晉朝降官,他們看到漢國君臣張揚與肆意的狂笑,一個個都敢怒而不敢言。
憤怒的背後,更多的是難過。
他們中,有的人紅了眼圈,流下了眼淚。
這些眼淚,徹底地激怒了劉聰!
劉聰遂兇性大發,命人把流淚的原晉朝官員全都抓起來,不由分說,一古腦兒都給殺了頭了。
劉聰的壞脾氣是有原因的。
那個逃到了密州的司馬鄴,先是得到了舅父司空荀藩的幫助,後來又得到了前豫州刺史天水人閻鼎的支援,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原馮翊太守索琳、安定太守賈疋等人的擁護,集結起了一支大軍。
他們竟打贏了劉曜數仗,並於永嘉六年四月將劉曜趕出了長安,以長安作為了興復晉室的根據地,並立司馬鄴為皇太子。
如果單單這樣,劉聰尚不至於這樣氣急敗壞。
更邪門的是,此後,劉聰多次派劉曜、劉粲發兵攻取長安,竟也皆是無功而返。
這樣說來,也並不見得匈奴兵的戰鬥力就強於晉人的軍隊。
此外,為了解除來自晉陽方面晉軍的威脅,劉聰又派劉曜、劉粲等人進攻晉陽的晉將劉琨,前期雖然取得了一定勝利,但劉琨借來了鮮卑部的六萬鮮卑兵向漢軍討還公道,兩軍在汾東一戰,劉曜大敗,其本人身中六箭,幾乎戰死於陣中。
軍事上的連連失利,讓劉聰再也無法冷靜,他原先竭力表現出來的優雅遂一掃而空,易暴易怒,迫不及待要找出氣筒來發洩。
舊晉官員的哭泣,無疑正撞到槍口之上了!
司馬熾看著那些為自己流淚的舊晉官員死去,噤若寒蟬,愛莫能助。實際上,司馬熾的生命也快進入倒計時了。
數日之後,劉聰接到了石勒的一道奏疏。
讀了這一道奏疏之後,劉聰暴跳如雷,理智全失,一怒之下,命人鴆殺了司馬熾。
可憐司馬熾一意忍辱偷生,到頭來,還是躲不過一死,死年,年僅三十歲而己。
鴆殺了司馬熾,劉聰倒沒忘記先前賜給他的那個小劉貴妃,派人到司馬熾家中搜出,鄭重其事地接回了後宮,恢復了“貴妃”身份,讓她繼續在後官為自己服務。
其實,石勒奏疏裡的內容與司馬熾毫無關係,劉聰讀了這份奏疏便將司馬熾鴆殺了,純屬無端的遷怒和洩憤。
究竟那奏疏裡到底是什麼樣的內容,會使得劉聰這樣大光其火、惱羞成怒呢?!
諸位看官,請聽下一個回合分解。
ps:
求推薦票,求打賞,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