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部第十八回 先斬後奏 凱歌高奏(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十二部第十八回 先斬後奏 凱歌高奏
話說晉永嘉五年六月,漢將石勒處死了“清談大家”王衍,並俘獲了一批舊晉王公、貴族、大臣,與劉曜、呼延晏、王彌等人會兵一處,順利地攻陷了洛陽。
攻下洛陽的當日,王彌一時高興,縱兵大掠宮中寶物及宮女。
此舉,惹起了劉曜大不快,斬殺了王彌的牙門王延。
由是,王彌與劉曜結下了樑子。
漢軍撤離洛陽前,王彌向劉曜提出存留洛陽以為都城,被劉曜拒絕了,而且四下舉火,大焚洛陽城。
王彌與劉曜徹底鬧掰了,一氣之下,領兵東走項關。
至此,王彌已有自立之心。
眼看劉曜班師平陽,王彌便準備另起爐灶,舉兵發難。
但劉曜雖然已去,石勒卻還在。
而且石勒的兵力原已遍佈華北平原,新近又取下了黃河南部的南陽、宛城等地,自從破滅了洛陽,又相繼攻下了襄陽及江漢一帶的三十餘個堡壘,雄踞江漢。
王彌忌憚石勒功夫了得,猶豫不決。
前思後想,他想出了“一石二鳥”的毒計:
派人去聯合青州的少將曹嶷,同時又盛情邀請石勒入青州與自己會合。
他以為,這樣一來,自己不但可以據青州得以自保,還可以趁此會合之機將石勒除掉。
恰逢石勒突襲倉垣得手,並俘獲了晉將中原本那讓人聞風喪膽的“屠伯”苟晞。
王彌便寫了一封信給石勒,在信中虛情假意地吹捧道:
“石將軍擒獲了苟晞,真是大妙啊!若苟晞為您的左長史,我王彌做您的右長史,何愁大事不成!”
可惜,他的奸計被石勒識破了。
十月,石勒在己吾宴請王彌,趁王彌醉得七葷八素之時,將他殺死了,並盡並其部。
由此,石勒的勢力又暴增了不少。
石勒奏疏上所陳,便是斬殺王彌一事。
在奏疏中,石勒著重且反覆地強調了王彌意圖謀反的深重罪孽,然後輕描淡寫地這樣補了一句:
他王彌反心日熾,罪惡昭著,我石勒只好先下手為強,把他法辦了!
“好你個石勒,遇事不請示、不彙報,先斬後奏,你、你什麼個意思啊啊啊?!”
劉聰太陽穴的血管都快要爆裂了。
偏偏,石勒的軍事勢力又太過於強大,在漢國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劉聰不敢發作,只能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下詔隨便責備了幾句,又加封他為鎮東大將軍,讓他執掌幽、並二州軍事,將此事拉倒,而將一腔怒氣撒向了這倒黴蛋、替死鬼司馬熾。
司馬熾的死訊傳至長安,“皇太子”司馬鄴宣佈繼位,是為晉朝的第四位皇帝,即晉愍帝,改元“建興”。
建興元年五月,晉愍帝司馬鄴釋出詔書,聲稱要掃除邪惡的漢國,迎回懷帝司馬熾的棺木,欽命幽州的王浚和晉陽的劉琨集結起兩州兵馬共三十萬直取平陽,右丞相司馬保率兵三十萬前來充實長安,左丞相司馬睿率兵二十萬進攻洛陽。
晉愍帝司馬鄴詔書中提到的四個人,都是當時舉足輕重的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