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邀請(第2/2頁)
章節報錯
好在許靖為其引薦子侄,就證明他並不排斥晚輩出仕荊州,待許氏子弟入其彀中,到時他本人自然逃不出劉景的手掌心。
許氏諸子,儘管沒有大才,但也絕非庸輩,尤其許靖長子許欽,為人仁恕篤厚,頗有許靖之風,擔任守、令,富富有餘。
“將軍,請……”許靖介紹完諸身旁的子侄,邀劉景入府。
“許公,請……”
許靖、許欽父子親為前導,引領著劉景一行人來到中庭大堂。許靖本欲讓出主位,劉景自然不肯,堅持坐於賓位。見劉景態度十分堅決,許靖不再推讓。
“初平以來,群雄並起,天下餚亂,僕自中原越江南下,所過之處,但見烽火不斷,郡縣蕭條,萬民塗炭。惟有交趾士(燮)府君,能夠於大亂之中保全民生,十餘年疆場無事,百姓安居樂業,不受戰亂之擾。”許靖和劉景談及士燮,讚不絕口。
鄧羲亦出言盛讚士燮“體器寬厚,學問優博,以禮義教導國人、蠻夷,使蠻域慕習華風。”
士燮之前拒不承認劉景所署交州刺史潘濬,徑自遣使詣許,欲引曹操為外援。誰知使者尚未歸來,劉景就已吞併劉表,全據荊楚,不久潘濬又取得朝廷承認,成為交州名正言順的主人。
士燮立時陷入極其被動的局面,其自感大禍臨頭,迅速轉變態度,此番不但派遣主簿至襄陽拜見劉景,以示臣服,更私下懇請許靖、鄧羲等人為其說情。
許靖、鄧羲客居交趾多年,深受士燮恩惠,正愁沒有機會報答,左右不過是在劉景面前替其說幾句好話,何樂而不為呢。
劉景頷首道:“士交趾於天下喪亂之際,撫慰漢、蠻,保完南服,羈旅之士,多蒙其慶,雖有失意之處,亦瑕不掩瑜。”
劉景的戰略規劃是先東後北,孫權、曹操才是他的心腹之敵,對偏在萬里,雄長交南計程車燮則是以拉攏為主。只要士燮尊其為主,奉其節度,哪怕僅僅只是名義上,劉景也能像歷史上的孫權一般,容忍其割據交南。
許靖聞言放下心來,知道劉景無心南征交趾,當即點到為止,轉而誇起劉景:“僕本以為士府君為政,已是天下少有,然今北上,鬱林、蒼梧還看不出什麼,而荊南諸郡乃將軍起家之地,境內百姓富,民恆一,國無盜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交趾之治,亦不及荊南遠矣……”
“許公謬讚了。”劉景臉上浮出一抹笑意,謙辭道:“此非我一人之功,皆賴桓長史諸君竭誠輔佐,荊南方有今日之治。”
許靖含笑望向桓階,點頭致意,對劉景道:“桓伯緒,國之良士也,昔在臺閣(尚書檯),僕便認為其有宰輔之才,可惜未等拔擢,其便遭遇父喪,辭官歸鄉,僕亦為避董卓,亡命天下。好在將軍素有識人之明,收桓伯緒於幕府,授以重任,不至於使賢才埋沒於江南菰蘆之中。”
劉景搖頭道:“桓長史少時即已知名長沙,後來更冒死為故主孫堅斂屍,義舉為天下所嘆。古人云:‘國有三不祥,有賢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桓長史有國士之風,王佐之才,在下怎敢不用之、任之?”
許靖道:“為政之道,不外舉賢、官能,舉賢以臨國,官能以敕民,縱觀天下,能夠識才、用才、任才者可謂鳳毛麟角。”
這時桓階出言道:“漢室衰陵,為日久矣,將軍高祖之苗裔,欲弘大義於天下,思賢如渴,許公身在蠻荒,仍憂心社稷,今重返中夏,何不出仕輔佐將軍,盪滌兇穢,重振漢室?”
許靖根本不作考慮,婉言拒絕道:“僕雖薄有虛名,然惟知清談,不通時政,恐怕無助於將軍。”
劉景早知道許靖會拒絕,也不多做糾纏,果斷轉移話題,和許靖聊起中國軼事,雙方相談甚歡,劉景直到日中才起身離去。
接下來劉景又分別拜訪袁忠、桓邵,袁忠和許靖一樣,亦婉拒邀請,桓邵則欣然應允,讓劉景暗鬆一口氣,總算沒有空手而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