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衝鋒(第1/2頁)
章節報錯
《孫子兵法》有云:“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以治理嚴整待敵之混亂,以沉著鎮靜待敵之喧譁,這是掌握並運用軍心的方法。
政令不一,賞罰不明,謂之亂;旌旗錯雜,行伍輕囂,謂之譁,歷來被視為用兵之大忌。
劉景軍秉承著華夏一貫的軍事傳統,列堂堂之陣,緘默正容,皆無喧譁,軍勢巍峨如山嶽。
對面的交州軍,更準確的說是烏滸人,則與肅靜的劉景軍全然不同,他們在陣前敲擊鐘鼓,載歌載舞,祭祀鬼神,祈求勝利。
劉景看了兩眼遠處跳大神一般的烏滸人,很快便失去了興趣,他從族弟劉亮手中接過麾旗,轉交給褚方,說道:“子平,今日乃建功之秋,勉之……”
將士結陣作戰,唯“明聽鼓音,謹視幡麾”而已。劉景將象徵主帥的麾旗授予褚方,代表著他委任褚方全權負責此戰,包括左右部督韓廣、蔡升在內,劉景軍上下所有人都要受其節制,聽其指揮,違令者——斬。
“諾。”褚方執旗肅拜道。
劉景輕輕頷首,當下不再多言,策馬返回後陣。
目送劉景離去,褚方深吸一口氣,傳令道:“擊鼓……”
“擊鼓……”
“咚……咚……咚……”數十面牛皮大鼓幾乎同時響起,巨大的聲浪頃刻間橫掃整個戰場。
劉景軍將士聽到鼓聲,一時間面色赤紅,心臟狂跳,血脈噴張,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
褚方親自統領的中軍,足有上萬人馬,他將中軍分為前後兩陣,每陣各五千人、一百隊。
漢軍的基本作戰單位是五十人“隊”,蓋因隊一級,已可排出方、圓、曲、直、銳等陣。
劉景軍所列,便是橫排十人,縱深五列的方陣,方陣之前,置有旗手、鼓手各一人,旗手持旌旄,鼓手持鼗鼓,兩人的職責是整肅隊伍,引導前進。由於旗手、鼓手身處最前端,極是危險,非膽大英勇者不能勝任。
隊長處於方陣之後,負責壓陣,而什長、伍長,則在方陣左右兩側把邊。
如此一來,方陣四面皆有軍官,士卒等於是被禁錮在方陣內。
《軍法》:“伍中有不進者,伍長殺之;伍長有不進者,什長殺之;什長有不進者,隊長殺之;隊長有不進者,屯長殺之。”
因此除非隊伍建制已經徹底崩潰瓦解,否則別說畏戰不前,士卒敢稍有遲疑,都難逃一死。
先登校尉馮習高舉長刀,指向交州軍,喝道:“前進……”
要論對荊州軍降將的瞭解,褚方自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他與荊州軍眾將鏖戰兩載,可謂瞭解極深,而馮習便是荊州軍首屈一指的猛將,從其官職先登校尉就可看出,古語云:“壯士在軍,攻城先登,陷陣卻敵,斬將搴旗。”能夠獲封“先登”、“陷陣”名號的人,必屬猛士。是以褚方以馮習為軍之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