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來投(第1/2頁)
章節報錯
太史慈東敲一下,西敲一下,看似不著邊際,實際上他這麼做只是為了分散對方的注意力,使對手放鬆警惕,他的目標從始至終都只有一個,那就是馬周。
想要擊敗眼前的這支荊州軍,就必須先擊敗馬周。
馬周因胡坐而成名,同時也被胡坐束縛住了,他絕不敢輕離胡坐後退,否則軍心必喪。
在太史慈眼裡,馬周簡直就是一個明晃晃的活靶子,只要能夠殺到馬周面前,太史慈就算讓他一隻手,都能輕鬆將他擒殺,屆時馬周無論退與不退,都難逃敗局。
終於,在虛晃數槍後,馬周部中間防線出現破綻,太史慈親率百餘騎,自中路強攻而入。
這次太史慈不再像之前一樣淺嘗輒止,攻得十分堅決,一舉衝散馬周部防線。太史慈躍馬橫戟,大呼自名,直突馬周麾下。
太史慈來勢甚兇,馬周卻連屁股都未挪動一下,橫在膝上的佩刀也沒出鞘,眾將士見馬周鎮定自若,穩如磐石,心中大定,人人皆冒刃臨難,奮戰爭先。
這大大超出了太史慈的預想,眼下他猶如深陷泥潭之中,每向前一步,都感到萬般困難,就這麼片刻工夫,跟著他殺入陣中的從騎,就已經傷亡三四成。
太史慈望著不遠處從容據坐的馬周,虎目圓睜,彎弓再箭,結果仍是被其護衛用盾牌擋下。
太史慈暗暗切齒,明明目標馬周就近在遲尺,對他來說卻遙不可及。他發洩似的以大戟掃飛兩名敵卒,最後恨恨看了馬週一眼,撥轉馬頭,潰圍而出。
太史慈撤退的決定可謂十分果斷,因為韓廣見他陷入圍中,江東軍群舞龍首,這正是他一直等待的機會,便親率六百精騎,自陣後繞出,奔襲江東軍側翼。
如果太史慈沒有及時退回來,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面對如此不利的局面,太史慈臨危不變,從容應對,一邊派遣輕兵,阻擊荊州軍的騎兵,一邊組織人手,抵擋馬周部的反攻。
輕兵被甲者少,儘管山越民風果勁,驍勇善戰,可又哪裡是韓廣率領的荊州軍精騎的對手。即便輕兵以騷擾為主,不曾正面相抗,無奈雙方差距太大,糾纏半天,仍被擊潰,四散而逃。
輕兵雖敗,卻給太史慈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正面戰場在他的指揮下,勉強擋下了馬周部的攻勢。隨後太史慈毫不猶豫下達撤退的命令,頃刻間後陣變前陣,徐徐而退,脫離戰場。
韓廣、馬周自然不願讓到手的鴨子飛走,各率部追擊。
然而由於太史慈親督精銳斷後,拼死抵抗,二人雖有所斬獲,卻未能擊潰太史慈部。
望著退入營壘之中的江東軍,韓廣、馬周皆大感可惜,儘管此戰前後斬俘近千,可這點戰功,又豈能滿足得了他們的胃口。
然事已至此,兩人只能班師回營,同時派人向劉景報捷。
太史慈主動出擊,聲援柴桑的舉動,並沒有對劉景造成影響,依然按部就班的攻打柴桑。
韓廣、馬周皆為他麾下大將,手中又握有重兵,對上太史慈,就算不能取勝,亦不致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