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禎奉劉景之命出使揚州,比劉景先行出發,由於楚、吳開戰在即,水道斷絕,習禎只能沿著長江北岸,走陸路前往合肥。

習禎踏入廬江地界,沿途所見, 盡是一片殘破荒涼的景象。

廬江郡自袁術時起,就飽經戰亂之苦,百姓多逃亡。

三年前孫策所置廬江太守李術,見孫策身亡,遂不尊江東號令。孫權有意拿其立威,舉兵攻滅之,以族兄孫河為廬江太守。

不過由於廬江郡尚有梅乾、雷緒、陳蘭等擁眾數萬,割據一方, 加上孫權新立不久, 江東內部未穩,無力兼顧廬江,因此盡棄江西之地,徙民歸於江東。

劉馥出任揚州刺史以來,造城邑、立學校,廣屯田、興農事,頗有政聲。但他的勢力範圍,主要集中在九江郡,對廬江郡則是以安撫為主,只要梅乾、雷緒、陳蘭等人尊其號令,不為叛亂,劉馥也就默許他們割據廬江。

當前廬江郡的形勢,和關中頗為相似,地方上割據勢力遠強於郡縣,這樣的環境下, 百姓根本沒法安心生活,廬江好好一處膏腴之地,就此淪為荒涼之所。

相比於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廬江百姓,九江百姓過得就好多了,至少他們能夠安心耕織,而不必擔心遭到賊人劫掠傷害。

習禎沿施水北上,在抵達與肥水的交匯處,合肥赫然在望。

合肥和襄陽一樣,過去都只是普通縣城,因壽春屢遭兵禍,譭棄無餘,劉馥乃改治合肥。

合肥城雖小,戰備卻十分周全,深溝高壘,樓櫓林立,縱然數萬之眾來攻,亦足以自守。

習禎車乘來到城門前,投以謁刺,守門吏見是荊州來客,不敢怠慢, 急忙入郡府通稟劉馥。

劉馥此刻正和別駕蔣濟、主簿盛匡商議興治茹陂。

這兩年劉馥在芍陂修築堰堨, 灌溉稻田,九江官民皆受益, 因此劉馥打算再接再厲,興治茹陂,使廬江百姓也能受益。

聽到有荊州使者前來求見,劉馥頗感詫異,看向蔣濟、盛匡二人,疑道:“我與劉安南素無往來,他派人來見我作甚?”

蔣濟九江人,少有名稱,才智絕人,二十餘歲便成為州別駕,任居“半刺史”之職,以其心智,幾乎瞬間便洞察了對方的來意,看了一眼旁邊面色大變的盛匡,開口道:“不出意外,當是劉安南決意興兵伐吳。”

“嗯?”劉馥皺起眉頭,他這個揚州刺史雖有些名不副實,但在江東也有一些耳目,知道劉景、孫權這對盟友近來反目成仇,雙方兵戎相見是早晚的事。

對此,劉馥其實是樂見其成的,他現在對江東幾乎施加不了任何影響,江東只有亂起來,他才有機會將手伸進江東。

盛匡沉聲說道:“若果如別駕所言,劉安南將興兵伐吳,對使君來說卻是大好機會。”

盛匡與蔣濟年齡相仿,體格瘦弱而容貌嚴毅,他不是別人,正是前吳郡太守盛憲之子,與孫權有殺父之血海深仇。

他之所以跑來合肥投靠劉馥,就是抱著萬一之念,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機會向孫權復仇,這也是支撐他活下去的動力之一。

劉馥對盛匡的話不置可否,讓人引荊州使者前來。

習禎衣冠赫奕,氣質風流,步履從容走進堂中,拜見劉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