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上書(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表順利入土為安,當日,劉琮便被劉景遷往武陵郡漢壽縣。
此前劉琮曾提出想在父親劉表墳前結廬守墓,持孝三年,劉景想都沒想就拒絕了他的請求。
劉表坐擁荊州十餘載,期間受其恩惠者不知凡幾,若非劉表死得突然,劉琮又堅決投降,劉景豈能如此輕易的進入襄陽?
劉表墓地與襄陽近在咫尺,同意劉琮為劉表守墓,簡直和在身邊放一顆定時炸彈沒什麼兩樣,除非劉景一直坐鎮襄陽,否則他前腳離開襄陽,後腳可能就會有不軌之徒挾持劉琮,聚眾反叛。
不能將劉琮留在襄陽,也不能放他回(兗州)山陽老家。兗州可是曹操的地盤,儘管雙方目前正處於“蜜月期”,可未來雙方終會反目,劉景沒理由將劉琮主動送給曹操,為自己添亂。
思來想去許久,劉景最終決定將劉琮遷往武陵郡漢壽縣。
首先荊州刺史部的治所,原本就設在漢壽縣,只不過劉表單騎入荊州後,才改治襄陽。
其次漢壽縣位於長江之南,而荊南正是劉景的大本營所在,一旦到了荊南,別說劉琮,就算劉表復生,也要乖乖受囚到死。
如今黃祖、黃射父子歸降,劉表入土,劉琮南遷,放眼整個荊州,惟有三峽尚未安定,不過那只是疥癩之患,無礙大局。
秭歸豪強鄧忠、鄧任兄弟此前趁著劉景北伐襄陽,後方空虛之際,聚眾叛亂,霍峻及時守住峽口,將叛軍堵在三峽內。劉景已命駐守武陵郡的單日磾率蠻兵北上平亂,相信以二人之能,通力合作,不日即可平定叛亂。
此前鑑於黃祖、黃射父子未降,尚存變數,所以劉景並未急於上書,而今劉景手握荊州十一郡,心中再無顧慮,親自執筆尚書,向朝廷邀功求賞。
畢竟劉表可是朝廷欽定的“逆賊”,劉景為國除賊,可謂有大功於社稷。
劉景和朝廷全然沒有客氣,一口氣表舉麾下五將為將軍,一偏四裨。
剛剛被任命為章陵太守的族兄劉宗,又被劉景表為偏將軍。
劉宗性護前,恥為人下,向以軍中第一人自居,此前一直對王彊升任裨將軍,壓他一頭而耿耿於懷。如今憑藉逼迫劉琮舉州而降,立下大功,順理成章升為偏將軍,重新成為眾將之首。
四裨將軍則分別為蔡升、韓廣、甘寧、黃忠。
蔡升、韓廣皆為劉景舊部,追隨劉景征戰多年,勞苦功高。甘寧、黃忠雖是後來加入,然每戰必先,功勞常居眾將首。
此番北伐,蔡升、甘寧獨領一軍,當方面之任,韓廣、黃忠先登陷陣,斬將搴旗,四人戰功卓著,拔為裨將軍,合乎眾望。
劉亮、劉祝、馬周、於徵、阿僕、魏延、馮習、高翔、文聘等十餘人皆為中郎將。都尉、校尉就更多了,足有二三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