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寄北士的招募工作,劉景交由諸葛亮、王粲、傅巽等北方出身的人負責。而徵辟荊州本土士人的工作,則交由龐統、蔣琬、鄧芝等荊州人負責。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甩給手下,有些人就需要劉景本人親自相請,比如,關中名士趙戩。

趙戩字叔茂,關中京兆人,性剛正多謀,年輕時遭到禁錮多年,後黨錮解除,因有名於世,舉為賢良,官至尚書、平陵令。

董卓當國時,趙戩就屢逆其意,險些被殺。初平三年,司徒王允設計剷除董卓,不久即被涼州諸將攻殺,當時長安吏民皆畏懼涼州諸將淫威,無人敢為王允收屍。只有趙戩自認曾為王允故吏,不顧危險,棄官為王允營喪。李傕、郭汜等人憚其名望,不敢見害,趙戩因此名重天下。

不過趙戩名望雖隆,仍比不過其叔父,其叔父不是別人,正是關中大儒趙岐趙邠卿。

可惜寄寓襄陽多年的趙岐,已於去年去世,劉景當年至襄陽時曾與趙岐見過一面,如今天人永隔,深感遺憾。不過趙岐死時已經九十多歲了,別說古代,即使在現代,也稱得上高壽了。

趙戩事前不知劉景要來,其正於家中宴客,忽然接到家僕稟報,劉景即將登門拜訪,不由一臉驚訝,宴會自然無法再進行下去,趙戩只得罷宴送客。

眾賓客陸續離去,只有一人被趙戩留了下來,與趙氏子弟一道,隨趙戩出門迎接劉景。

不一刻,劉景車駕在眾多車騎的拱衛下抵達趙戩府邸門前。

“趙戩拜見將軍……”

劉景從車上下來,扶起趙戩道:“足下不必多禮,今日冒然登門,還望勿怪。我早就想來拜訪足下,可惜自入襄陽以來,事情繁多,直到今日才抽出空。”

看著姿容英武,甚有威儀的劉景,趙戩心下感慨,當年叔父趙岐十分欣賞劉景,希望他未來能夠輔助國家,安定社稷。

趙戩記得很清楚,劉景當時的回答是:“長者之望,不敢負也。”言語間,盡顯自負。

趙戩當時心裡多有不喜,讓他沒想到的是,五年前那個自負的少年,再次出現在他面前,已經一躍成為荊、交二州的霸主。

在曹操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當下,也不知劉景崛起於南方,對國家而言,是福是禍。

趙戩暗暗搖了搖頭,隨後為劉景介紹身邊之人,正是惟一被趙戩留下的賓客,竇輔。

劉景對竇輔早有耳聞,他的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黨人領袖“三君”之首,大將軍竇武。

當年竇武、陳蕃謀誅宦官不成,身死族滅,竇輔當時才兩歲,竇武屬吏胡騰、張敞冒死抱出竇輔,一路逃至零陵、桂陽間。為躲避宦官追捕,胡騰讓竇輔改姓胡,直到前些年,竇輔被桂陽舉為孝廉,才恢復本姓。

竇輔雖無大才,可架不住祖父竇武留下了豐厚的政治資產。況且,扶風竇氏乃本朝數一數二的豪門大姓,儘管如今有所衰敗,但就如同南陽鄧氏一樣,廋死的駱駝比馬大,竇輔在劉景眼裡,絕對算得上是一塊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