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劉景軍將士吃過堪稱豐盛的戰前餐,而後被甲執兵,在各營隊率、屯將、曲長的指揮下,排成縱隊,次第出諸營。

劉景與諸葛亮、龐統等僚屬登上數丈高的營門望樓,居高眺望,觀察遠處的荊州軍。

不過由於雙方相距較遠,只能看清荊州軍背倚城池列陣,人數頗眾,至於具體細節,還要依靠前線的斥候彙報。

隨著一撥撥斥候頻繁往返,劉景漸漸摸清了對面的情況。

荊州軍總人數約在兩萬五千人上下,分為左、中、右三軍。

中軍及左翼皆為漢人打扮,右翼則是椎髻裸足的蠻夷,不出意外當是柤中夷王梅平的部曲,雖沒有傳言中的萬眾,亦有六七千人。

劉景神情略顯嚴肅,扭頭問身側的諸葛亮、龐統道:“孔明、士元,你們說,王威、張允為何敢於出城野戰?難道真的是因為這些柤中蠻夷之故?”

“不會。”諸葛亮斷然否定,言道:“數千柤中蠻夷,儘管不容小視,卻也不足以決定成敗。王威宿將,乃知兵之人,絕不會將希望寄託在他們身上。”

龐統點頭表示同意,接著將心裡的猜測說出:“劉備駐軍樊城,會不會是劉表、劉琮父子為迷惑我等,故意放出的假訊息,其實劉備已暗中來到宜城?”

這正是劉景擔心的地方,只是斥候並沒有在敵陣中發現劉備的旗幟。當然,這說明不了什麼,劉備也有可能故意隱藏蹤跡,以便關鍵時刻,突然發難。

諸葛亮一臉凝重,道:“劉備乃當世雄傑,麾下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若劉備親至,當為我等大敵,不可輕忽。”

這種事根本不用諸葛亮提醒,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無論王威、張允出於什麼原因,決定出城野戰,劉景都要假定劉備已至,此戰必須要留出足夠的預備隊,以備不時之需。

劉景在徵詢了諸葛亮、龐統等人的意見後,以振威中郎將甘寧為前部督,督前軍五千人,先登校尉黃忠擔任先登。

以折衝中郎將褚方為左部督,督左軍五千人,厲鋒校尉高翔、平虜校尉霍篤等佐之。

以建武中郎將韓廣為右部督,督右軍五千人,驍武校尉阿僕、鷹揚校尉馮習等佐之。

輔義校尉馬周、武衛校尉於徵、陷陣校尉魏延等率領中軍七千人,拱衛劉景。

後軍今天將作為全軍預備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必然要交給最信任的心腹、手足,劉景以武鋒中郎將蔡升為後部督,騎都尉劉亮佐之,率步騎五千居後。

另外綏軍中郎將劉宗督水軍以為外援,參軍鄧芝率羸兵留守大營。

當兩萬七千步騎於營外集結完畢,劉景和諸葛亮、龐統等僚屬下樓乘馬,馳入陣中。

劉景擐甲介馬,尊嚴若神,親持麾旗,所過之處,將士無不歡呼雀躍,巨大的聲浪久久迴盪在天地間,莫說對面的荊州軍,就連宜城士民亦清晰可聞。

劉景在山呼海嘯聲中策馬直入中軍,一聲令下,數萬步騎轟然而動,開赴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