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柤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景軍大舟鉅艦蔽江而來,一時間沔水之上帆檣如雲,赤羽若日,朱旗絳天,金鼓齊鳴,將士向城大呼,沔水為之沸騰。
劉景與諸葛亮、龐統等府中幕賓站在樓船座艦的飛盧內,瞭望沔水西岸的宜城。
相比起只是楚北津戍的襄陽,宜城的前身卻是楚國陪都鄢。
不過鄢城早已毀於戰火,宜城是在鄢城的遺址上重新修建,規模雖不及江陵,週迴亦有八九里,城高牆厚,遠勝尋常縣城。
宜城東臨沔水,西面則是低窪的沼澤地,唯有南北開闊。荊州軍並沒有龜縮城中,而是在西南別立營壘,與宜城互為犄角。
劉景觀荊州軍營壘規模,少說也有萬人,城中也應不少於此數,這和他得到的情報差不多,宜城的荊州軍,約兩萬人上下。
劉景不禁和左右感慨道:“自我舉事以來,凡斬俘北軍,幾有十萬之眾,而劉景升猶能聚集數萬徒眾,與我周旋,家底之雄厚,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斬俘十萬,可能有些誇張,但也不會相差太遠,劉表僅在荊南,就折損了超過五萬水步軍,對劉表來說,損失之慘重,不下於官渡之戰的袁紹。
今年劉景跨江北上,奪夷陵、破張允、克江陵,又斬俘兩萬。
前後相加,劉景斬俘北軍至少在七萬以上。
且劉表敵人可不止劉景一人,期間還曾與曹操、孫策、孫權等人交戰,損失同樣不小。
事到如今,劉表竟然還有一戰之力,這怎能不讓劉景感到驚訝?
龐統在旁說道:“以荊北數郡之地,至多不過供養五六萬兵馬,劉景升之所以兵力充足,皆因收錄了數十萬北方流民,尤其是南陽境內的數萬家關中流民,選其精壯編入軍中。不過隨著劉景升大肆徵募,加之三輔日漸安定,關中流民紛紛舉家北歸,現在基本徵募不到什麼人了。”
劉景點點頭,歷史上劉表平定荊南,統一荊州,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是以並未大肆收編關中流民。
諸葛亮出山第一計,就是建議劉備收關中流民為己用,劉備由此擺脫了兵寡的窘迫。
而今由於劉景的存在,劉表屢遭重創,兵力捉襟見肘,不得不將主意打到關中流民的頭上。
聽聞關中流民開始大批返鄉,劉景心裡感到十分可惜。
亂世之中,最珍貴的莫過於人口,人口越多,能夠徵到的賦稅就越多,能夠招募的兵員也就越多。並且要知道,這個時代的北方人,有著比南方人更先進的文化、更先進的農業技術……
劉景已將荊州視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自然不希望關中流民離開。
如果他們知道自己將淪為韓遂、馬騰等關中諸將的部曲賓客,不知還會不會執意返回家鄉。
這時龐統再度開口,將劉景的思緒拉回現實,“正因兵力殫竭,無處補充,所以劉琮才會以金帛、印綬招攬柤中蠻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