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八月(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表接到武陵的求助時,已是七月下旬,劉景的行動,並沒有出乎他的意料,劉叡先前所言“劉景敬其長者,不會侵犯武陵”云云,他根本不信。
劉景其人野心勃勃,陰懷異志,有吞併荊州之心,荊南四郡已有其三,怎麼可能對武陵郡無動於衷?之所以沒侵犯武陵,不過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罷了。
事情也正如其所料,怎奈去年之敗實在太過慘烈,數萬精銳,一戰盡末,以致元氣大傷,如今只能被動應對,見招拆招。
劉表急召眾幕僚商議,最終定下“蔡瑁出江陵,黃祖出江夏,共攻巴丘”的對策。
然而不管是劉表,抑或幕僚,皆心情沉重。
以蔡瑁、黃祖現今的實力,恐怕連巴丘都難以攻下,更勿提救援武陵。
畢竟黃祖水軍前年年末,幾乎被孫策軍徹底摧毀,蔡瑁水軍悽慘程度猶在黃祖水軍之上。
漢代船艦固然易造,船材卻不易得,黃祖情況還算稍好一些,蔡瑁水軍則已是兩度重建,南郡的船材被其搜刮一空,也只是恢復到全盛時期的三成而已。
是以,蔡瑁、黃祖即便合兵一處,亦難敵劉景水軍。
然此事明知不可為,劉表也不得不勉力為之,蓋因此刻荊州上下都在看著他,他若不救武陵,將失盡人心,屆時劉景舉軍而來,荊州各地必將望風而降。
黃祖乃是劉表的腹心,他接到劉表命令後,絲毫未做猶豫,立刻分出手中一半兵船,即兵四千餘人、船百餘艘,由都督陳就統領,溯流而上,殺往巴丘。
與之相比,蔡瑁就顯得躊躇多了,他面對劉景,雖幾經大敗,但仍未失心氣,只是如今實力未復,主動找上劉景,豈不是自取其辱?奈何君命難違,蔡瑁心裡縱然一百個不願,也只能硬起頭皮集結兵船,前往巴丘。
荊南稻米早熟,北方要九月才能收穫,而荊南八月即可。
八月一至,長沙及零陵、桂陽,立時變得熱鬧起來,郊外田野之中,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
去年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遭遇大水,劉景雖開倉放糧,多方救濟,可也僅僅只能保證不餓死人,受災嚴重地區的百姓,皆面有菜色。所幸蒼天有眼,今年年景不錯,風調雨順,百姓們終於不用再擔心餓肚子了。
身為荊南四郡之一,武陵郡自然也不例外,不過在眾多的秋收大軍中,身著絳衣,頭戴赤幘的劉景軍士卒,顯得格外突兀。
沅水兩岸,數以千計的劉景軍士卒,埋首田間,搶割稻穀。劉叡及臨沅吏民,只能站在城頭,怒目而視,切齒不已。
劉景軍士卒收集而來的稻穀,只留一小部分在軍中,其餘皆運回後方的漢壽縣儲存。
時間匆匆,轉眼八月已經過半,劉景軍在收割完沅水兩岸稻穀的同時,也完成了修造攻城戰具,填平護城河的任務。
不過劉宗並沒有選擇馬上攻城,他已獲知劉叡向荊蠻求援,所以他在等,等荊蠻入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