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日,劉景以綏軍中郎將劉宗為大將,以軍師諸葛亮、左司馬潘濬、酃縣長劉承為督軍,率騎都尉蔡升、劉亮、長沙西部都尉單日磾、奮威校尉習珍、鷹揚校尉馮習、厲鋒校尉高翔、討虜校尉陳進、討賊校尉黃武等將,統領水步軍一萬八千人,舟船數百艘,出征武陵。

劉景自率建武中郎將韓廣、蕩寇校尉甘寧、陷陣校尉魏延、平虜校尉霍篤、揚武校尉霍峻等將,合戰艦百餘艘,甲士萬人,奔赴巴丘,與凌江校尉劉祝會合,共御北方。右司馬徐庶、主簿蔣琬、參軍鄧芝隨行。

督軍中郎將劉修留守臨湘,左長史劉巴、右長史桓階、正議校尉賴恭主持荊南日常政務。

折衝中郎將褚方移駐酃縣,以便監督零、桂二郡。

卻說劉景軍浩浩蕩蕩北上,自羅縣一分為二,劉景繼續北上,而劉宗則向西而去,武陵太守劉叡直到劉宗大軍出現在長沙、武陵邊境地帶,才後知後覺。

這倒也不怪劉叡無備,實是被劉景先前表現“欺騙”。

去年劉景大破北軍,收復長沙,劉叡急忙寫信給劉景,為雙方調停,其自恃宗室長者,倚老賣老,信中對劉景多有指摘。

當時長沙初定,張津又率交州之眾侵犯零陵,劉景暫時顧不上劉叡,索性便賣他一個面子,甚至放回了一些襄陽士族子弟。

劉叡為此頗為自得,認為劉景對他十分尊敬,日後肯定不會侵犯武陵郡……

“啪!”

劉叡將竹簡狠狠摔在地上,清癯的臉上怒氣騰騰,大喝道:“劉景小兒,欺人太甚!”

武陵諸吏聞長沙軍殺來,無不大驚失色,皆雲:“明府當速派人向使君求援,遲則晚矣。”

另有人建議道:“今城中兵少,不足以禦敵,明府可拿出庫中金帛,招誘五溪蠻相助。”

五溪蠻是居住在武陵郡西部雄溪、滿溪、酉溪、舞溪、辰溪等處荊蠻的總稱。

劉叡乃文人儒者,素無威略,以致荊蠻時有襲擾,不過也有荊蠻受其恩德,甘為其驅使。

當此危急關頭,劉叡當機立斷,分遣使者奔赴襄陽、五溪。

漢壽縣位於武陵郡城臨沅東部,劉景軍入境,漢壽首當其中,然而未等大軍逼近城下,漢壽士民便裹挾縣長,持牛酒以迎。

一來漢壽士民畏懼劉景軍軍威,大戰一起,漢壽必將生靈塗炭。二來潘濬本人便是漢壽縣人,潘氏乃漢壽大族,今年以來,潘濬與族中昆弟頻繁書信來往,此番正是潘氏族人聯合漢壽大姓豪傑,挾持縣長,獻城以降。

漢壽一下,大軍再無後顧之憂,劉宗以習珍督千餘人守漢壽,其後自率大軍,直趨臨沅。

武陵郡常年受到五溪蠻的滋擾,郡治臨沅南臨沅水,東濱大湖,西倚平山,城防堅固,易守難攻。

加之劉叡抵抗堅決,據城死守,劉宗心知臨沅難以卒下,命大軍在臨沅北面建立營壘,入山伐木,修造攻城戰具,有條不紊做著開戰前的準備。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