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醫聖(第2/2頁)
章節報錯
市吏在一旁隱晦地告訴他,張仲景和長沙太守張羨是同族兄弟。
劉景恍然大悟,隨即拜謝道:“有勞張史親自前來,多謝。”
“劉史不必客氣。”張仲景輕輕頷首。
按理說,這樣的小事輪不到他這位醫曹主官親至,隨便派遣一名懂金瘡的醫曹吏即可,不過張仲景聽說請醫的是最近在長沙名聲大噪的“劉仲達”,自身又有閒暇,便親自過來了。
張仲景有一顆醫者仁心,甫一見到傷者馬周,立刻就將劉景忘到腦後。他動作輕柔的取下被血浸透的布料,一道長達半尺、皮肉外翻,幾乎覆蓋整條小臂的猙獰傷口暴露在眾人眼前。
張仲景經驗豐富,一看便道:“此傷口外翻,血流不止,單純裹以金瘡藥,恢復較慢,在下建議以針線縫合傷口,一月之內,即可痊癒。”
取得馬周同意後,張仲景開啟竹箱,取出針線,並勸前者多飲酒,因為酒能麻痺精神,緩解疼痛。
劉景心中好奇,沒想到漢代就已經懂得用針線縫合傷口了。不過想想也正常,要知道華佗可是連病人腦袋都敢刨,必有縫合之法。
鐵針無出奇之處,倒是線,和平常看到的不太一樣,劉景在一旁好奇問道:“敢問張史,此線是用何物所做?”
張仲景一邊穿針引線,一邊回道:“這是用新桑樹皮揉搓捻成的線,縫合傷口,最是絕妙,另用新桑樹汁塗抹傷口,癒合更快。”
接著取出“枚”,如同筷子一樣的東西,讓馬周咬在嘴裡。
馬周雖然臉色白得嚇人,嘴上卻十分硬氣:“你是怕我忍不住痛撥出聲嗎?不過是縫合傷口,就算是刨心挖肝,也用不著它。”
張仲景暗暗搖頭,這樣的人他見多了,事前一個比一個嘴硬,最後九成九的人都痛得忍受不住,請求含枚,何苦來哉?
劉景見張仲景手中的針頭遠談不上乾淨衛生,急忙令一吏將油燈引燃,提議道:“張史縫針前不妨用火烤一下。”
“為何要用火烤?”張仲景輕輕皺起眉頭,面有不豫之色。
也就是劉景出身冠族,名聲甚大,換一個人,敢在他面前“指手畫腳”,他必定拂袖而去。他行醫數十年,難道還需要一個外行人指點嗎?
“我見此針不甚乾淨,火能去汙濁。”劉景自知犯了對方的忌諱,說完就閉上嘴巴,不再多言。
火針早已有之,多用於針灸,像劉景所說去汙功效,卻是前人不曾提出的。可張仲景很懷疑這樣做的效果,畢竟從未聞劉景懂醫術,就算他真懂,一個不滿弱冠的少年,醫術能好到哪去?
最終張仲景沒有駁劉景的面子,反正烤針也不費什麼工夫。
論治療外傷,自然要數華佗,他被後世譽為外科鼻祖,而張仲景以《傷寒雜病論》流傳千古,並不以治療外傷聞名,然而劉景見他縫針的手法極為純熟,三下五除二就縫好了傷口。
期間馬周眼睛血紅一片,幾乎要奪眶而出,愣是一聲也沒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