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韜光養晦(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果違犯規定,就是僭越。
知道蒙荻來自僻遠之地,估計不通教化,魯侯姬宋派柳下季及一眾禮官前來幫忙。
當然,柳下季還有另一個隱秘的身份,就是姬宋的密使。
蒙荻驟得兩邑之後,便安心留在封地,從不過問朝中之事,陽虎和三桓都放心不少,姬宋也覺得或許是可倚仗的力量,動了拉攏的心思。
“國家大事,在祀與戎。蒙大夫切不可輕視。”柳下季做事穩重,即使在密室中,仍然一板一眼的勸說。
蒙荻笑笑,說道:“柳下大夫說的是,受教了。”還真虧了這批禮官,否則祭祀必定搞成不倫不類的樣子,計然雖然學富五車,唯獨對禮沒有研究,也不屑研究。
但祭祀對於穩定封地的民心以及在魯人心目中的形象都至關重要,這可不是武力或計謀能代替的。
事關重大,密室中只有蒙荻和計然、柳下季三人,客套之後,開始進入正題。
“這麼說,魯侯完全沒有自保之力?”聽了柳下季的介紹後,蒙荻才真正明白魯國宮廷的情況。
柳下季尷尬點頭,姬宋是季氏家主季平子在去世前一手扶持上位的,手中沒有一絲兵權,陽虎得勢後又在宮中安排了不少人手,可以說姬宋的一舉一動都在嚴密的監視中,能信得過的,唯有柳下季等寥寥數人。
唯一值得高興的是,三桓勢弱後,對魯侯客氣了不少。
“君上希望蒙大人能扶持公室,驅逐陽虎。”
“魯侯太看得起蒙荻了,區區兩邑之地怎能與陽虎對抗?”蒙荻急忙推辭,開什麼玩笑,什麼好處都沒有,就讓自己衝在前面?
柳下季難掩失望之色,但他本就不是口齒伶俐之人,吶吶不知如何勸說。
最終蒙荻只勉強答應若將來事情有變,可以盡力相助,算是應付了過去。
完成祭祀之後,柳下季失望離去,蒙荻便下令封鎖封地,不再理會魯國之事,眼下積蓄力量才是最好的選擇。
蒙邑背靠蒙山,山脈遼闊,居住之人甚少,正適合做冶煉之處,蒙荻決定將這裡建成冶鐵的基地。
而費邑被公山不狃經營得非常富裕,若是給民戶提供大量鐵製農具,糧食的產量必然大大提高。
漢地是自己的後方,目前發展很不錯,三地之間正好可以分別發展,互通有無。
但目前制約自己的,仍然是人才,蒙荻自認不是擅長政務之人,於是將一切都交給了計然。
自己擅長的是軍事,沒有足夠的軍力,一切都是空談,而現在,一直深藏在心中的一個念頭終於有機會實施了,那就是建立一隻屬於自己的騎兵!
一想到騎兵,蒙荻就熱血沸騰,在漢地的時候,沒有足夠的馬匹,而且吳越之地多江湖,以舟為車,以楫為馬,所謂騎兵不過是空想而已。
魯國地處中原,可以從北方獲得馬匹,這才是蒙荻最看重的,因此計然一提北上之事,便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用糧食和青銅換馬,這是蒙荻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雖然計然無法理解自己對騎兵的狂熱,但自己是領主,一切自己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