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各自準備(第1/2頁)
章節報錯
長安城興起了一股抓魚風潮,張墨下令所有士卒都參與織網捕魚。
另外,張墨也開始推廣百姓去養雞,因為雞的成長時間較短,而且能提供優質蛋白質,最關鍵母雞產蛋,而雞蛋也是一種優質的蛋白質來源。
張墨同時讓麾下的人制作出石斛乾粉,這種東西可以提升精力,充當戰爭中的營養補充劑。
這也是根據他曾經的特種兵經驗來製作的軍隊野外生存餐,蛋白質,碳水和能量飲料。
碳水只能用大黃米和高粱米之類的充當,不過張墨也將這類東西利用到極致,他把這些糧食曬乾磨粉,再炒熟,這樣一來,碳水的問題就解決了,而且吃的時候還方便,喜歡幹吃的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水衝著喝。
張墨計程車卒在吃方面是絕對超越一眾諸侯的,所以戰鬥力和軍心也是有保障的。
正當張墨緊鑼密鼓的籌措糧草的時候,袁紹也終於將境內的黑山和黃巾殘餘勢力肅清,整裝待發,又開始進軍。
袁紹迫不及待的想除掉張墨,現在的他坐擁四州之地,儼然是一個大漢的無冕之王,怎可忍受張墨以劉協的名義對他發號施令呢?
他任命審配、逢紀主持軍事,田豐、荀諶、許攸充當謀士,顏良、文丑擔任將帥,積極準備南下。
當時,袁紹部下意見紛紜,沮授的意見與郭圖和審配的完全相反,沮授建議以逸待勞,採取持久戰,而郭圖、審配則主張速戰速決。
袁紹自恃地廣兵強、糧食充足,根本聽不進沮授的忠告。
郭圖等人又在背後進讒言說:“沮授監統內外兵眾,威震三軍,倘若他的勢力逐漸加強,怎麼控制得了!臣下服從主人才能昌盛,主上服從臣下就會滅亡,這是黃石公在《三略》中所告誡的。統兵在外的將領,不宜讓他參知內政。”
因此,袁紹把沮授統領的軍隊分成三部,其中兩部分別交給郭圖和淳于瓊,沮授獨領一軍。
以審配、逢紀留守鄴城,主持後方,運送糧草,支援前線。
另派人給北方邊界的烏桓首領塌頓和難樓送去單于印綬,以安定他們。
最後派人聯絡劉表,想和他一起夾擊張墨。
可以說,袁紹手握一把好牌,一出手就有雷霆之勢,即使內部爭奪權力,出了一個昏招,但依舊難以抵擋。
且不說袁紹這邊一整套的昏招,張墨已經完成了軍隊的整頓,安排好長安城的留守工作。
而這會兒,張墨正拿著張燕給他的情報發呆,張燕被袁紹打的毫無還手之力,現如今已經帶著殘部投靠了張墨。
張燕作為曾經佔據了袁紹大本營的人,自然也從裡面拿出了一些有用的資料。
“總兵力將近三十萬,精兵十萬,鎧上萬,馬鎧300副!”
在看到詳細的資料時,張墨還是倒吸了一口涼氣,雖然他先前就有心理準備。
相比較來說,張墨目前手頭就五萬人馬,雖然都是精銳,可是鎧甲數量是袁紹的三分之一,馬鎧更是隻有50副左右。
“你在鄴城也有段時間了,說說你對冀州那邊的瞭解吧。”
張墨看完袁紹的情報精準版,看著張燕道。
“冀州的百姓因為戰事,過得較為貧困,應付稅賦十分困難,而且袁紹對他麾下的人較為寬容,所以許多人都大肆的搜刮錢財,購買土地,這次我們能順利攻入鄴城,其實也有袁紹麾下士卒的幫忙,他們不堪忍受苛刻的待遇,替我們開啟城門,這才讓我們乘虛而入。”
張燕一口氣就說出了一堆袁紹轄區的情況。
“那他治軍如何?”
張墨暗鬆了一口氣,至少袁紹也是有致命缺點的。
“袁紹治軍寬緩,不如將軍你!”
張燕斬釘截鐵的說道。
“這次出征,你也一起去吧,冀州那邊你也比較熟悉。”
張墨對張燕說道。
“諾。”
張燕領命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