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伙食標準向僱傭的民夫看齊,同時只是讓他們修築路基,而非參與水泥路面的修建,免得被其中一些人窺探了水泥的秘密。

無論是朱媺娖還是郝光明,可從來沒小瞧過歐洲人。雖然歐洲諸國有種種不足之處,但也不乏聰明人和智者。

所以,該防還是得防一手,畢竟水泥生產並非什麼高深技術。

或許早晚有一天水泥生產技術會洩露出去,或者是被破譯,但晚一天是一天。

七月底。

當歐沃德等荷蘭俘虜換上了一身大明民夫的著裝,在當地衛戍軍的看守下,聽著大明工頭的吆喝,指手畫腳,甚至用鞭子威脅著修築水泥路路基時,人都傻了。

“還記得當初第一眼看到明國的鐵路時,我曾猜測明國人是不是讓我們來修路的,沒想到竟然猜中了。”

剛開始,還有人不願意服從指揮,喊著要求正規俘虜待遇,或是高階俘虜待遇,等換來一頓鞭笞教育,立即就老實了下來。

至於留在東蕃島的兩千多荷蘭俘虜,大明同樣不會白養著,照樣是讓他們幹活兒。

只因為西方諸國有贖回俘虜的傳統,代表著這些荷蘭俘虜可以在談判結束後用來換錢,所以吃住方面待遇並不算太差,基本可以和民夫看齊,只是沒有工錢罷了。

···

“姐姐,成都這邊的密造局製造出腳踏車了!”朱媺姕在影片中開心地道,“他們按照姐姐交代的,先給我造了一輛小腳踏車呢,我在承運殿騎給姐姐看好不好?”

“可以呀。”朱媺娖笑著道,“不過你開始一定要讓人扶著,小心別摔傷了。”

在有圖紙的情況下,又有發明天賦及手工製造天賦的徐天明參與,還算實用的大明版腳踏車很快被研製出來。

其外形與後世二十世紀初的腳踏車相似,只不過沒有氣胎,而是以皮革包裹木頭替代。

當然,也有純鋼製車輪的,騎著頗為費力不說,還很顛簸。

雖然與後世的腳踏車相比有種種不足,但其造價並不算太貴,至少中產階級可以消費得起,到底是讓大明百姓又多了一種交通工具。

至於說橡膠胎的腳踏車,其實密造局也製造出來了。

這個時空,橡膠樹還在南美洲,並沒有被人們發現其主要價值。不過朱媺娖卻透過郝光明獲得了後世的橡膠樹種子,已經讓人到兩廣一帶種植。

但橡膠樹從種子成長到可以初步收穫橡膠,至少需要十年;直接種植樹苗,也需要七八年。再算上擴大種植,需要的時間就更多了。說不定等大明勢力延伸到南美洲收割自然橡膠樹橡膠時,大明的橡膠都沒到收穫期。

所以密造局用的並不是橡膠樹產的橡膠,而是無花果樹以及一些大戟科植物中提取的橡膠。

其中,無花果樹原來生長在地中海一帶,唐朝時便傳入神州,後來多有種植。

至於大戟科植物,有很多種,一般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因此在大明長江以南地區也能找到不少。

只是和橡膠樹相比,無花果樹及大戟科植物中能提取到的橡膠都極少,價格便很高昂。

南京、成都的腳踏車廠只會少量生產,製作成精品腳踏車當做奢侈品賣給有錢人。

至於後世那種便宜又好用的腳踏車,或許得等大明的勢力延伸到南美洲,將橡膠樹等有特殊價值的植物移植到東南亞一帶,並進行大規模種植,橡膠產品的價格才能慢慢降下來。

當然,也可能大明化工業在後世知識及技術的支援下,迅速發展,不斷突破,在橡膠樹被大量人工種植前,就出現了工業橡膠(由石油工業衍生?)也說不定···

朱媺姕如今已經九週歲了,已然有了亭亭玉立的感覺,若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大約已經能做不少事了。

不過,朱媺娖還是讓費珍娥再一旁看著,又讓兩個力氣足的宮女扶著腳踏車,才讓朱媺姕在承運殿學習。

郝光明也透過影片看著這一幕,笑著道:“我敢打賭,媺姕肯定會摔跤,但應該不會摔哭。”

朱媺娖聽了有點無語地道:“你這個做姐夫的就不能盼妹妹有點好嗎?她是女孩子,如果摔傷了留下疤痕怎麼辦?”

郝光明道:“不用擔心這個——我們這邊藥物治療水平你還不瞭解嗎?一般的傷疤都是可以修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