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格爾德理性而震撼的分析,歐沃德則想起另一個問題。

“明國人的一座都城都有上百萬人口,整個明國得有多少人口?”

這個問題德龍確實瞭解過,聞言道:“明國也才經歷了二三十年的內亂和外患——過去十幾年,他們內部有很多農夫因為饑荒而起義,還有一些地方貴族(土司)趁機發動叛變。

據說他們的北京,就曾在幾年前被一群由農夫和叛軍組成的軍隊攻陷過。

另外,在他們的東北還崛起一個戰力頗為強大的野蠻人部落,與他們打了近三十年戰爭,曾好幾次以強大的騎兵隊伍衝入明國境內屠殺老弱,掠奪青壯人口和財富。

甚至這群野蠻人還擊敗了那群起義的農夫,佔據過明國的北京一年左右。

總之,明國在過去二三十年中發生了很多天災和戰爭,造成了巨大的人口損失。

但如今他們仍有一億多人口,如果是在三十年前,他們的人口很可能在兩億以上!

說實話,當得知這個資訊時,我都驚呆了,公司怎麼會愚蠢地選擇與一個如此龐大的帝國開戰的?”

歐沃德、康納等人聽完再次驚呆了。

一億多乃至兩億多人口的帝國?

這簡直超乎了他們的想象!

縱觀他們歐洲歷史及現在的所有國家,都不曾有一個國家人口過億的,人口上千萬的國家都屈指可數。

便是在三十年戰爭之前,整個歐洲所有國家人口加在一起,估計也才勉強破億而已,又或許沒有。

在隨後的遊街過程中,歐沃德等荷蘭俘虜發現,大明不僅領土之遼闊、人口之眾多令他們震驚,城市的繁華同樣超乎他們的想象,令他們驚歎不已。

“我曾以為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可是跟明國的都城相比,簡直就像是鄉下。”

“我懷疑,是否這世界所有的東西都能在這座龐大而繁華的城市買到。”

“上帝啊,我不敢想象,這座繁華無比的超級城市一年會給明國貢獻多少商業稅,或許能抵得上歐洲某些國家的商業稅也說不定。”

“肯定的,你要知道,歐洲不少小國人口都沒這座城市多。”

“多麼希望我不是以俘虜的身份來到這座城市啊,那樣我或許可以生活在這裡。”

“如果能被贖回自由,我可能真的會來明國討生活。”

“···”

荷蘭俘虜遊街之後,便被安置(關押)在一處妥當的地方。

三日之後,一千餘荷蘭俘虜及八千名參與收復東蕃島之戰的明軍將士代表,參與了太廟獻俘儀式。

主要是從南洋水師四鎮及福建、廣東衛戍軍四鎮兵馬中各選出一千在戰鬥中立功的將士。

太廟獻俘儀式結束後,一千餘荷蘭俘虜當然不會被好吃好喝的供著,而是被派到南直隸地區修路了。

如今水泥已經開始向地方官府供應,用於修復城牆、關城,以及修建道路。

當然,並非免費供應,而是由地方官府出錢購買。

現在很多地方士紳、商賈都知道了水泥路的好處——平坦不說,下雨天還不起泥,關鍵是修建起來進度相當快,且持久耐用。

所以,很多地方士紳、商賈為了自家出行和做生意方便,同時也為了獲得好名聲和鄉望,主動捐錢給地方官府向官營水泥廠購買水泥修路。

其中以南直隸各府受南京方面影響最大,地方最富裕,修路也最積極。

雖然大明目前還不怎麼缺乏人力,但僱傭民工是需要錢的,且百姓工錢近兩年漲得還頗快。

因此朱媺娖才將這一千餘荷蘭俘虜交給交通部,當做免工錢的修路民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