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明緬淵源,東籲過往(第2/2頁)
章節報錯
多士寧卻不知,嶽鳳在西南佈局多年,早在莽應裡作為王子時,便與其交好。
如今莽應裡欲侵犯大明,兩人更是沆瀣一氣。
因此,嶽鳳假模假樣的出使後,回到隴川便勸多士寧投降東籲。
多士寧不願,嶽鳳便發動叛變,殺多士寧,奪其母、妻、子,連同多氏六百餘人獻給莽應裡——這些人中大多數皆慘遭殺害。責
嶽鳳自立為隴川宣慰使後,又接受東籲王國丞相頭銜,帶領隴川宣撫司的兵馬成為東籲入侵大明的急先鋒。
嶽鳳叛軍與東籲軍先是分兵突襲周圍的幹崖、盞達、南甸宣撫司。
隨即向北攻入永昌府、廣邑州,一路燒殺搶掠,招降納叛,進逼蒙化、大理。
原本,大明一直將西南邊境戰事當做土司之間的爭鬥,不怎麼管。
此時得知東籲軍與叛軍逼近大理,大明朝廷才醒悟,這是東籲國入侵,而非土司之間的攻伐。
其時為萬曆十年,大明朝剛經歷過張居正改革,國力、軍力皆有所恢復。
得知訊息後,大明朝廷便調兵遣將,在姚關以南大敗東籲軍與嶽鳳叛軍。責
這其中在後世最有名的,大概就屬於時任遊擊的劉綎,與時任參將的鄧子龍了。
還有李材、高國春等,雖然在後世名氣不如鄧、劉二人大,但在兩年的大明、東籲戰爭中同樣立下大功,為一時之名將。
戰爭後期,明軍不僅陸續收復失地,更是追入了緬甸境內,打到了阿瓦城下。
可惜當時明軍軍勢已竭,再加上天氣開始變得炎熱,又受到朝中政局影響,不得不就此撤兵。
不過經歷了這一場對東籲入侵的反擊戰,大明對西南邊境的土司掌控力還是增強不少。
而莽應裡則因入侵大明、入侵暹羅的戰爭接連失利,不僅大大損耗了國力,個人威望也一落千丈。
後來暹羅獨立,阿拉幹人在葡萄牙人的幫主下,聯合了緬族內部的東籲侯等叛亂,更是讓東籲國勢一落千丈。責
莽應裡在叛亂中被俘身死,東籲幾近滅國。
不過,在關鍵時刻,莽應龍幼子良淵王站出來挽救了東籲的頹勢。其以被稱為緬北糧倉的“阿瓦”為中心,保住了上緬甸的半壁江山。
之後其繼位者阿那畢隆,則又光復了下緬甸,並驅逐了葡萄牙殖民者,再次統一緬甸。
繼任者他隆,在位約二十年,採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致力於國內經濟的恢復與發展,使得東籲國力有所恢復。
再之後便是如今的東籲國王莽達了。
此人於昭武四年(1648年)繼位,能力平庸,且熱衷於享受,完全沒有發現東籲在“盛世”之下已產生種種憂患。
所以,孫可望聯合一些早就不滿緬族壓迫統治的孟族頭人後,很容易就在東籲再度掀起了叛亂。責
據錦衣衛北鎮撫司傳回的最新訊息,撣族、若開等族一些頭人也加入其中,使得叛亂規模迅速擴大。
這種情況下,大明要攻滅東籲,縱然說不上容易,但也不難。
或許對明軍來說,當地炎熱的天氣,反倒是比東籲軍、叛軍更大的“敵人”。
因此,幾位軍務大臣先就商議定了出兵時間,那便是今秋秋收之後。
之後便是討論領軍大將以及其他將領人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