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明緬淵源,東籲過往(第1/2頁)
章節報錯
次日,朱媺娖召開軍機會議,跟一眾軍機大臣商議後,定下對東籲用兵之事。責
這次即便是以袁繼鹹為首的幾位保守派軍機大臣,也沒有提出異議。因為東籲確實侵佔大明不少領土,並且距離現在不到百年。
在大明國力、軍力足夠強大的情況,收復西南失地,其實就跟收復昔日遼東失地一樣,是理所當然之事。
他們這些大臣輔佐朱媺娖完成此事,註定將名流千古。
何況,即便是內閣這邊的軍機大臣,也透過朱媺娖在會議前下發的東籲情報冊子,知道了如今東籲的虛實。
說起來,東籲王國的崛起和清國的崛起十分相似,就連時間上也不過相差數十年,且一在大明東北,一則在西南。
公元十一世紀,第一個統一後世緬甸地區的是蒲甘王朝。
後蒲甘王朝被大元所滅,設緬中行省,實際只囊括後世緬北地區。責
因緬甸天氣炎熱,大元在此的統治遭到了不適,於是改設緬中宣慰司、軍民府等治之。
在緬甸中部、南部,撣族在元朝控制力減弱後崛起,建立了阿瓦王國。
阿瓦只比大明早四年建立(1364年),且只是令當初從蒲甘王朝分裂出去的緬族、孟族、若開等邦國成為其附庸,並未真正統一緬甸。
所以,其國力與當初的蒲甘王朝是不能相比的。
大明取代大元定鼎天下後,阿瓦王國與眾邦國聞訊震驚,怕遭到大明攻打,紛紛遣使向大明朝貢,成為大明附庸。
最初,大明只是承元制,在緬北設立緬中宣慰司。
等到永樂至正統的這幾十年間,大明國力鼎盛,對西南的控制力大大增強。而緬甸則因為各邦國之間數十年的戰爭,都變得頗為虛弱。責
大明開始對緬甸用兵,令各邦國相繼歸順大明,成為大明的土司。
至正統年間騰衝衛設立,下轄三宣六慰。
而在大明對緬甸地區統治區域最廣大時,涉及後世的緬北、緬中,土司更是有三宣、十慰之多!
不過在正統年之後,因土木堡之變,大明國力、軍力大幅下滑,對緬甸地區的控制力就直線下降。
以前是當國內土司去治理的,正統之後就當成純粹的羈縻區了。
不論是騰衝衛的衛所將領,還是雲南布政使司的官員,都設法讓緬甸這些土司相互爭鬥,順帶自己撈好處。
嘉靖初年,東籲王國的建立者莽瑞體之父莽紀歲為緬甸宣慰司宣慰使(土司),卻遭木邦、孟養、孟密三家土司聯手攻滅。責
對此,當時已經相當虛弱的大明只是進行了口頭干預、訓斥,並未採取什麼實際行動。
作為莽紀歲幼子的莽瑞體僥倖逃脫,到緬甸中南部投奔其外功家,既東籲部落。
莽瑞體舅舅無子,東籲部落由其繼承。
在莽瑞體的治理下,東籲部落日益強大,他團結孟族,僱傭葡萄牙兵,逐漸吞併緬甸中部各邦國,最終攻滅在南方強盛一時的白古王朝(勃固王國),統一緬中、緬南。
莽瑞體之後,繼位的莽應龍(莽瑞體奶兄弟)也是雄才大略,攻滅了緬北的阿瓦王朝,征服撣族等北方緬族,在蒲甘王朝之後再次實現了整個緬甸地區的統一。
莽應龍之後,其子東籲新王莽應裡同樣喜歡對外征戰,堪稱窮兵黷武。他甚至派出大軍北上,對大明雲南地區垂涎欲滴。
恰好當時大明這邊又出現了一個大漢奸,嶽鳳。責
此人為江西臨川人,其他資訊不詳,疑似科舉落榜者。
嶽鳳早年在雲南行商,交好隴川(瑞麗)宣撫司多士寧,漸漸成為隴川宣撫使下權力最大之人,很多宣撫司下頭人都與之交好。
後莽應裡北侵,他被多士寧派為使者前去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