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以海笑著道:“土人男子一百八十八,女子二百零五,土人孩子六十三。另外還繳獲約莫三車的皮毛。”

“大王,算上今日俘虜的土人,移民基地已有土人青壯一千零五十,土人女子八百七十七,土人孩童三百零九。

且不說如此多的土人,大大加重了我們的糧食負擔,便是監督那些土人青壯、女子,也需要不少人手。

如今惠王領周邊數十里的土人部落,應該都被攻破了吧?大王,是時候收手了。”薛文苦口婆心地勸告。

他知道有幹天和、違背儒家思想那一套如今不太管用了,所以乾脆從實際利益方面勸說。

朱以海對薛文這番話不以為意,卻又擔心抓捕更多土人俘虜真的讓領地糧食供給出問題,於是笑著點頭,“好,孤聽薛長史的,暫且不去找那些土人的麻煩了。”

心裡則想著,等過幾年魯王領控制範圍繼續擴大,肯定還會接觸到其他土人,到時候再去抓捕一批俘虜也不遲。

這時鄭遵謙笑著道:“玉藻多慮了,我們將這些土人俘虜來又不是純粹的奴役,而是設立了一整套制度,督促他們儘快歸化。

只要他們中有較聰明的、肯努力的,也許十天半個月就能脫離勞役隊,獲得跟普通移民差不多的待遇。

如此數月下來,仍舊留在勞役隊中的土人說不定都不剩一半,而我們則增加了好幾百聽話的土人青壯,如何會監督不過來呢?

至於說糧食問題,多打一些海魚,多獵一些袋鼠,再讓土人婦女多采集些野果、野菜什麼的,就可以了。

在我們這邊,土人就算少吃一點,也絕對比他們之前吃得好,過得安穩。”

鄭遵謙這番話也有一番道理。

他設計的督促土人歸化制度也確有過人之處。

如土人若學會十句以上的漢話,便可以脫離勞役隊。若有連續十日在勞動中獲得優秀評價的,也可以脫離勞役隊。

有幹活幹得又多又好的,則可以獲得飯食獎勵,乃至一整套的衣裳。

諸如此類。

因此,薛文雖然不喜朱以海這種無端攻破土人部落、大肆俘虜土人為奴役的做法,卻也無法反駁。

說到底,“強制歸化”政策對土人來講雖然殘酷,卻也確確實實能加速魯王領的發展。

最後,薛文嘆了口氣,道:“既然是要歸化土人為百姓,還是別待他們那麼苛刻,不然終究會為王領長遠發展埋下禍根啊。”

其實“苛刻”一詞他想用“暴虐”的,但終究怕惹惱朱以海,便沒用。

朱以海倒也不是完全聽不進薛文的勸告,此時便望著那些被監督著幹活的土人青壯若有所思。

最終卻是輕笑一聲,道:“以後的事自有後來人去解決,孤要做的,便是在有生之年盡力將魯王領發展得強盛、繁榮,乃至成為這瀛洲第一王領,如此方不負這就藩海外的大機遇!”

說完,朱以海不想聽薛文再說別的,大步走進了他那由原木建造的臨時王府。

···

南京。

作為大明皇帝的朱媺娖此時自是不知道她所封出去的七位藩王在瀛洲的所作所為。

知道了也不會在意。

她將七王封到瀛洲,本就準備著讓他們在那裡野蠻發展的。能發展成什麼樣,全看他們自己。

大明這邊不對移民之事做太大的限制,已然是相當大的支援了。

事實上,就目前來講,海外藩王領地對大明百姓的吸引力真沒那麼大。

因為如今大明在她的治理下,一片欣欣向榮,各行各業都在快速發展,百姓生活水平每年都有明顯的提高。

對於有錢人來說,好的享受層出不窮,投資機會也是一大把。

對於沒錢的人來說,工作機會一大把,只要肯努力,至少能混個吃穿不愁。

這種情況下,願意到海外冒險博富貴的人就大大減少了。

所以,各個藩王就藩時,即便是給出頗高的待遇,能夠招募到的移民數量也相當有限。

如唐王能一次招募一萬多人,可以說是竭盡全力的結果,後面再想招這麼多移民,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