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自然是沒大肉糰子給土人了,但朱之錫卻讓人取來十幾條曬乾的大海魚給索薩部帶回去。

這些大海魚是往鹹魚方向做的,對索薩部來講實際價值更高。

次日,楊尚擔心索薩部摸不準過來的時間,便在吃過早飯後,早早地趕去將索薩部昨日干活兒的一百青壯拉了過來。

事實上,索薩部有近兩百青壯土人。即便首領帶了一百人去幹活,剩餘人也有一定狩獵能力,只不過所獲肯定比之前少罷了。

昨晚索薩首領等將鹹魚帶了回去,烤著吃後發現有鹹味兒,還是一陣激動、歡呼。

所以,今日楊尚一過來,索薩首領就帶著一百青壯迫不及待地要跟他走。

當然,索薩首領是不會點一百人的,要麼多,要麼少,是楊尚幫忙點的。

來到移民基地後,索薩部青壯先每人喝了一碗魚肉粥。或者說魚肉湯,因為裡面魚肉較多,糧食較少。

即便如此,加了鹽以及其他少許作料的熱粥,仍讓土人們喝得心滿意足,然後在楊尚的引導下開始幹活兒。

就這樣,惠王領多出了一支土人勞工隊。

不過朱之錫、於贊看著這些土人幹活卻都不禁微微搖頭,對他們的工作效率並不滿意。

在他們看來,土人完全可以更勤快一些,做事更快點的,現在這樣還是太散漫了,跟大明百姓根本沒法比。

朱之錫想了想後,找來楊尚,道:“楊統領,麻煩你再去另兩個部落僱傭一批土人來,到時候將他們編成兩支土人勞工隊。”

楊尚本就有此議,當即拍著胸脯保證道:“沒問題。”

有索薩部作為示範,楊尚從另外兩個部落僱人來做勞工確實更容易些——只要將人引過來,讓他們瞭解下索薩部在這邊的經歷就行了。

甚至索薩首領也幫著說服。

這三部彼此相近,語言、手勢大體相通,溝通起來容易得多。

最終兩百多人的西瓦部被僱傭五十人,三百多人的東卜部則被僱傭八十人。

有了三支勞工隊後,朱之錫當即便讓楊尚向他們轉達一件事。

每日惠王領這邊會給三支勞工隊分配任務,哪支勞工隊完成得又快又好,便可以獲得額外的獎勵。

比如說一個可以用來烹煮食物的大陶罐,可以用來裝水或流質食物的木器,做好的衣服,等等。

至於鐵器,朱之錫主張暫時不要給土人。

倒不是怕土人會像蒙古人那樣將鐵器改造成兵器,而是如今惠王領還沒鐵器來源,鐵器要更加珍貴。

當楊尚按照朱之錫的意思安排,並試行三日後,三支土人勞工隊的幹活效率果然提升了一大截。

“說撒!”

朱徽妍老遠聽見索薩部首領在喊著“號子”帶著部落青壯鼓勁兒幹活兒,不禁對身旁跟著的於讚道:“左長史這套驅使土人的方法確實不錯。”

朱徽妍知道,於贊對才三十歲的朱之錫為惠王府左長史其實是略有不滿的,且朱之錫有些官紳子弟的作風,他並不喜歡。

朱徽妍開始也不怎麼喜歡朱之錫的一些做派,但她明白,坤慶公主既然推薦此人過來,那此人必定是有些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