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宣傳足夠給力,在八月到十月之間,開闢瀛洲不僅成為了大明全民熱議之事,亦成為了許多人參與之事。

七位準備就封瀛洲的親王都在積極地招募移民,主要是在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江西這五省。

因為在崇禎年間這五省是遭受戰亂最少的地方,且本都是地狹人稠的省份,適合移民。

雖然此前朝廷透過推進清丈田畝、攤丁入畝等政策,將這五省百姓遷徙了不少去北方,但其人口依舊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唐王朱聿鍵知道他封地屬於熱帶地區,便派人去福建、廣東,只招募這兩省的百姓作為移民。

他甚至還派人到東蕃島,準備招募一批歸化的東蕃土人戰士作為士卒。

因為炎州(新幾內亞島)上土番並不少,雖然有的部族初步開化,但其中卻有不少獵頭習俗的生番,甚至還有食人番。

再加上那裡氣候比較炎熱,多是熱帶叢林,若是不帶上一些東蕃土人戰士當幫手,唐王領開闢起來真未必容易。

再如魯王朱以海,派人到浙江招募移民的同時,已經在圖謀其他更實惠的勞動力了。

這一日,他在酒樓宴請了好幾位從事海外勞務行業的商人。

席間,這幾個商人不斷吹捧著各自的業務能力,以及貨物的優點。

“大王,如今這朝鮮與清虜連年交戰,上面又橫徵暴斂,許多朝鮮百姓流離失所。

那情況比十年前咱們大明北邊還要慘,不知多少人為了一口吃的賣妻兒乃至賣自己。

可以說,如今在朝鮮買人,不對,是僱人,除了打點當地官府需要一些錢外,僱人本身幾乎不花錢。

另外大王若是僱了那些人,就等若救了他們,是在做善事、積陰德。此輩若是去了魯王領,幹起活兒來絕對賣力!”

聽跑朝鮮的勞務商人如此說,朱以海又露出了意動神色,另一邊跑日本的勞務商人趕緊說起來。

“大王,如今日本官府也是橫徵暴斂,鬧得不少百姓流離失所。

有的大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乾脆跟我們合作,幫著僱傭百姓出海做工。

這些百姓雖然價錢貴點,但質量高啊,而且日本人比朝鮮人更加吃苦耐勞,馴服好了也更聽話。”

這位說完,其他勞務商人也紛紛開口。

有從越南“僱人”的,也有從南洋等開化小國“僱人”的,甚至還有人從印度“僱人”。

一群人說了好一會兒,就表達了一個意思:只要魯王您開口,錢給到位,大明周邊各個國家的人都能給你弄過來。

朱以海很高興,可惜他資金是有限的。於是在宴席之後,便讓人將跑朝鮮和跑日本的勞務商人請到王府洽談。

顯然,他是看上朝鮮、日本的勞工了。

但他並不準備頭一批就運送這兩國的勞工去領地,而是委託勞務商人在他就藩之後把人送到呂宋,他再請朝廷的運輸船隊送人。

當然,若是勞務商人的船隊有遠洋航行能力,不怕出事,願意送貨上門,他也不吝嗇多出些運費——這些勞務商人要的運費說不定比朝廷這邊要的還少些呢。

另一邊,朱徽妍在借來周王朱倫奎的《瀛洲》課筆記抄錄後,便將招募的重點放在了農民身上。

將惠王領經營成瀛洲南部糧倉,她可不只是嘴上說說,而是真準備這麼做。

除了農民,她準備重金招募兩位探礦師,幾十位鐵匠,以及一批礦工。

在招募移民、勞工的時候,朱徽妍將領地選在遙遠的瀛洲南部的缺點顯露無疑。

很多有意成為移民的百姓來應募,知道惠王領那麼遠之後,當場就走了。

如今朱徽妍招募一個農民需要花費的錢基本上是唐王、淮王的兩倍,是魯王、益王、衡王的一點五倍。便是周王領的招募成本,都比惠王領要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