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都司+公司,商人+地主(第2/3頁)
章節報錯
初步擬定的結構則比較簡單,從上到下依次為公司、商館、開發區(據點)。
原則上,各衛所在都將建立一個商館,每個所則對應一片開發區。
公司主要以獲取當地各種有價值的資源,增加商館收入,作為主要任務。
如從土著手中低價收購皮毛、寶石、珍惜礦石,狩獵、伐木,墾荒種植經濟作物,利用運輸優勢與各王領交易,等等。
大明計程車紳、地主、商賈,只要不是在職官員、將領,且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皆可以申請成為墾殖公司開發區的承包商。
承包商可以向都司申請組建一定數量的私人武裝,不超過一千人,備桉後每年接受都司一次檢查即可。
公司商館只負責把控開發區大的“經營方向”,在技術上給予一些支援和指導,並不干涉承包商對開發區的具體經營。
為了確保公司有足夠的利潤,承包價並非定額,而是保底加分成的方式。
合同年限最低一年,最高五年。
至於一個開發區具體需保底多少、分成多少,就得視情況而定了。
另外,商館負責人也並非一定得將所有開發區都承包出去,也可以組織人手自己經營。
總之一切都是為了公司能獲取更多利潤。
連續三天的聯合會議,除了確認“都司+公司”的瀛洲開闢政策,還初步確定了瀛洲都司下七個衛的選址。
分別是:
登瀛衛(南洋分艦隊最初登陸澳洲的地點,北地達爾文)。
北角衛(即5號預設領,昆士蘭州韋帕)。
東炎衛(即位於炎州的7號預設領,新幾內亞莫爾茲比港)。
東陽衛(昆士蘭州凱恩斯)。
東來衛(昆士蘭州馬凱)。
鯨海衛(昆士蘭州陽光海岸)。
觀海衛(新南威爾士州悉尼)。
東南衛(維多利亞州墨爾本)。
南港衛(南澳大利亞州林肯港)。
至於鳳州、凰州極其北部的一系列島嶼,還有瀛洲西部,只能等過些年,大明在瀛洲北部及東南沿海站住腳,再去探索和開發了。
···
軍務院、內閣聯合會議確定了開闢瀛洲的政策後,一些相關部門便為之忙碌起來。
軍務院這邊負責為瀛洲都司招募兵員,調任軍官。不論是志願應募前去的兵員,還是受令上任的軍官,都需要進行一定的思想工作才行。
雖說軍人以服從軍令為天職,但瀛洲畢竟遙遠,又是蠻荒之地。
不論是兵員還是軍官,這一去,怕是沒幾年時間是難以回到大明的。
所以需要這些人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去了後才能盡忠職守,乃至積極做事。
對外則是讓《大明報》、《京報》等官方、半官方的報刊進行宣傳,讓大明那些手中存了不少錢計程車紳、地主、商賈,積極參與到此事中來。
大明如今在國內的宣傳能力已經十分強勁,可以說已經接近近代國家的水準了。
沒幾日,在各類報刊的大肆宣傳報道下,大明二十四省都出現了討論瀛洲之事的熱潮。
河南某個村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