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對馬島安排,葉爾羌來使(第1/2頁)
章節報錯
南京。
紫禁城,武英殿。
朱媺娖召開軍機處與內閣聯合會議,討論《江戶條約》簽訂後所帶來的一系列事務。
“對馬島該怎麼接手?”
“對馬藩大名為宗氏,傳自日本平安時期。因島上幾乎不出產糧食,百姓皆以捕魚為生,藩主則以海貿生財,故對日本中樞極為依賴。
我們要接手對馬島,要麼驅除宗氏及當地土民。若保留土民,最好保留宗氏,協助治理。”
“保留宗氏和土民?那不是給我們找麻煩嗎?根據錦衣衛所探得的情報,此島軍民不過一萬多人,不如盡數驅逐到日本。”
“如此我們豈不是隻得到一座空海島?須知,如今我大明各處可都缺人。
青海、呂宋等新闢之地需人開荒墾殖且不說,便是國內一些地方對人力亦有需求。
我聽聞,已有民間海商從南洋轉運土人,轉僱給國內地主種田。如今上萬日本土民搓手可得,為何要送還給日本?”
郝光明透過朱媺娖固定在胸口的攝像頭,以及安置在殿內的收音裝置,聽到這些軍機大臣、閣臣的討論,不禁露出笑容。
從他們的談話內容可以看出,如今這些大明重臣的見識,對世界的認知,以及看待事情的角度,與以前有了很大不同。
變得很注重實利。
另外,他們的談話還反映了大明民間的一些變化。
如人力的缺乏。
大明這麼大的一個帝國,如今有一億多人口,肯定不是所有地方都缺乏人力。
一是新闢之地及收復不久的邊疆,如青海、呂宋、遼西、遼東等地,需要人手開荒墾殖。
二是人工價錢高漲之地,如南直隸、重慶,以及杭州、廣州等快速發展的沿海城市等,地主、工坊主們需要廉價的勞工。
這種情況直接刺激了大明民間“勞務行業”的興起。
事實上,自從幾年前朱媺娖下旨實行“禁妓令”,禁止大明女子為妓乃至在青樓賣笑,大明勞務行業就出現了。
因為大明很早就明令禁止人口買賣,所以,一些青樓妓館為了求存,就與海商合作,讓海商從海外“僱傭”外國女子來大明為妓。
大明如今是有類似“勞工法”的法律及政令的,但只保護大明子民,外國人並不在保護範圍內。
於是,一些海商就以極低的價格從海外“僱傭”女子,再以較高的價格轉僱給大明的青樓妓館。
這中間簽訂的一些僱傭合約,於被僱傭者十分不利,其實與賣身沒太大區別。
以前“僱傭”的目標僅限於外國女子,如今有些人發現一些地方需要廉價勞工,便將南洋、印度等地的土人也納入了“僱傭”範圍。
雖然因為時間尚短,這些現象還不明顯,但確實存在著。
一些大臣注意到這類現象,甚至牽扯了相關利益,自然就圖謀起日本的人口來。
十七世紀的日本人口可不少,在冊的便有一千五百多萬。若是算上隱匿的人口,多半在兩千萬以上。
而同時期的歐洲,只有西班牙等屈指可數的幾個國家人口超過一千萬。
所以,只要大明的勞務商人們有腦子,遲早都會盯上日本的人口。
此番東洋水師於江戶一戰擊潰三萬多幕府軍,逼迫德川幕府簽訂了《江戶條約》,等於是為勞務商人們清掃了障礙。
可以預見,在未來十幾年乃至幾十年中,大明勞務商人必然會將日本當做主要勞工貨源地。
···
在郝光明思緒亂飛,由大臣們的言語聯想到大明的一些變化時,這邊關於對馬島的事卻是很快商議出了結果。
經過朱媺娖拍板,決定將宗氏遷至國內。
至於對馬島的上萬土民,若願意與大明朝廷有司簽訂合同,到青海、遼西、遼東等地開荒墾殖的,便由大明負責將其全家遷徙到大明實邊。
若不願意的,便由日本方面負責接收、安置。
之後,大明這邊再以足夠高的待遇招募五百至一千戶大明百姓移民對馬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