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明日《江戶條約》(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個萬禮,打著打著就忘了作戰計劃嗎?本提督這就傳令讓他收兵!”
江北艦上,指揮室中。
透過飛鷹隊的無人機俯瞰畫面看到幕府軍潰敗,看到萬禮領兵銜尾追殺,鄭彩當場就“怒了”。
旁邊閻應元忙道:“萬禮若能銜尾潰兵,直入江戶,便不會違揹我們的作戰目的。若能就此控制江戶,對我們之後的談判甚至更加有利。
因此,我覺得應當儘快派兵支援萬禮,爭取一舉攻入江戶,控制此城。”
閻應元說完,另一邊指揮室下轄通訊組人員便來彙報,轉達萬禮趁機攻入江戶的請示。
軍情緊急,鄭彩心中已經偏向趁機控制江戶——作為領兵在外的大將,他自然想完成攻佔一國國都的功績,哪怕江戶只能算副都,也足以彪炳史冊。
於是急問,“盧都監有何想法?”
盧若騰看了看向平板電腦上的無人機俯瞰畫面,隨即道:“此番確實是一舉攻入江戶的良機,但須讓萬禮小心些,不要陷入巷戰之中,控制城門等大軍支援即可。”
“哈哈,便該這樣。”
鄭彩大笑一聲,當即下達一項項軍令。
頓時整個東洋水師都動了起來。
此番東洋水師說是昔日三個鎮的兵馬,實際為了進行遠洋探索,兵力還有所溢位,總數接近四萬。
其中每個分艦隊都有一個千人的陸戰隊,再加上一個提督直屬陸戰隊,整個東洋水師的陸戰隊將士高達萬人!
另外,水師也是可以登陸作戰的,只是陸戰能力沒有陸戰隊那麼強罷了,用來對付幕府軍卻綽綽有餘。
江戶這邊,因為擔任總大將的松平信綱忽然陣亡,幕府潰兵入城時竟無人能阻攔、約束,讓萬禮順利佔領了東城門。
這中間也有少數有膽略的武官糾集武士襲擊萬禮率領的明軍陸戰隊將士,但都被輕易擊斃。
隨著明軍後續登陸部隊一股股地來援,便在日落前相繼控制了江戶的其他幾座城門,輕而易舉地控制了江戶城···
因此戰幕府軍敗得太快,明軍控制江戶城則更快,幕府大老送竹千代德川家光出城的目的並未能實現。
德川家光、德川家綱父子以及眾幕府官員,還有相當一批居住在江戶的親藩、譜代大名也困在了江戶城中。
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日本藩主分為三類:親藩大名、譜代大名、外樣大名。
親藩主要指德川家族外封的藩主,以及與其有血緣關係的藩領,如後世著名的御三家尾張、紀尹、水戶。
譜代大名則指的是在關原之戰前就追隨德川家的大名,相當於德川幕府的開國勳貴,又稱世襲大名。
外樣大名則指的是關原之戰後陸續臣服於德川家的大名,這些大名很多都只名義上臣服,實際仍是德川幕府提防的物件,其家族也難以進入德川幕府統治中樞,且領地多位於日本邊陲,故又稱為外藩。
由此可知,德川幕府軍隊主要來援於親藩大名與譜代大名。
如今相當一部分親藩、譜代大名被困在江戶城,後續這些藩領即便想要出兵“勤王”,便會有許多顧忌。
再加上幕府官員、武士,皆在江戶碼頭一戰中被明軍打得喪膽,又擔心明軍會直接滅掉德川幕府以及江戶城。
於是在次日,時任德川幕府大老的酒井忠勝便來嚮明軍乞和。
經過三日詳談,最終同意簽署明日《江戶條約》。
該條約共有十條,大概內容如下:
第一條,日本全面退出蝦夷島,並向全國宣傳蝦夷島為大明國土,不得再進犯。
第二條,日本撤離在琉球的所有國人,不得再侵犯琉球國利益。
第三條,日本承認對馬島及其附屬島嶼為大明所有,今歸還之。
第四條,日本在鹿兒島、下關、大坂、仙台、陸奧港口區域各劃出4平方公里,以每年兩千明元的價格租借給大明,是為大明租界。
第五條,向大明增開江戶、名古屋、大坂、下關、富山、仙台、東海、鹿兒島、土左清水9處通商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