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廖淑蘭、羅新柔跟著朱媺姕從巡警局出來,回想起之前巡警局的事,也都意識到朱媺姕的背景不簡單。

但這兩位都是聰明姑娘,並沒有詢問。

朱媺姕急著走,便讓梅蘭菊竹送兩人回去,她則由其他暗衛護送回蜀王府。

費珍娥知道朱媺娖在等著朱媺姕,見到朱媺姕後也沒多說什麼,便讓她回竹林老宅這邊了。

“···整個事情就是這樣了。”

聽朱媺姕講完,朱媺娖不禁柳眉微蹙,道:“媺姕,今日之事雖然不甚危險,但你今後還是要儘量避免,知道嗎?”

“哦。”朱媺姕貌似乖巧地應了聲。

郝光明則笑道:“有什麼事可以飯後再說,先讓她去洗手吃晚飯吧。”

朱媺娖也沒再批評朱媺姕的意思,便擺手道:“去洗手吧。”

朱媺姕立馬高興起來,去洗了手,與郝光明、朱媺娖一起圍坐在桌前吃晚飯,邊吃邊補充今日“歷險”的細節···

九點多時。

朱媺娖與郝光明一起坐在床上。

“從今日媺姕的經歷看,這成都的巡警局怕是徇私枉法之事沒少幹。

成都的巡警都如此,大明其他地方的巡警如何可想而知。

如此看來,我之前想著這兩年好好整理下內政是正確的。”

聽了這話,郝光明道:“我們這邊有人說過,吏治其實就像是一面放在外面的鏡子,不論它開始多麼乾淨,可隔一段時間就要積累一層灰塵。

想要保持鏡子的潔淨,保證它可以清晰照人,就需要時不時地擦拭。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朱媺姕點頭——郝光明所說的道理她是明白的。

即便在這個世界,科技發展到如此程度,國家治理方法也變得更為複雜、科學,可官吏腐敗依舊是每個國家都需要去面對的問題。

大明以前的君臣同樣明白這個道理,因此創立了京察制度。

可惜後來京察成為了黨爭的工具。

她登基後,借用後世的一些經驗,對都察院以及御使體系進行改革,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得前幾年的大明官場、吏治頗為清明。

但幾年下來,一些官吏、百姓又熟悉了新的監察制度,又開始利用新規則中一些漏洞,或者乾脆人為製造一些漏洞,徇私枉法,貪汙謀利。

還真就如郝光明所說,必須隔幾年就更新下監察制度,為其打個補丁,再清除一批官吏中的蠹蟲才行。

···

卻說成都這邊。

成都府局副王承禮到下面的縣裡去辦事了,次日才回到成都城。

一到家就被頗為貌美的繼室李氏給纏住了。

“老爺,你可要給允恭做主呀。”

“允恭怎麼了?”王承禮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