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巡撫許可權,圖取漠南(第2/2頁)
章節報錯
須知,蒙古貴族控制牧民也是需要恩威並施的。
這恩,指的是牧民受到其他部落之人欺負、侵佔牧場、搶奪牛羊時,貴族能保護得住。否則牧民憑什麼向貴族繳稅?又用什麼向貴族繳稅?
這威,則指的可以震懾住牧民,讓他們老實繳稅,不敢輕易逃亡,脫離貴族的控制。
所以,不論是恩還是威,都需要貴族擁有足夠強大的武力,也即是軍事實力。
北伐之戰後,漠南蒙古的貴族們軍事實力大減,再加上各部都人口銳減,牧場相對變得更多,自然就給了牧民們掙脫控制、自由放牧的機會。
根據錦衣衛北鎮撫司彙報,過去幾年間,漠南甚至有上萬的牧民沒有部落歸屬,成為了自由人,或者說流浪者。
然而,自由是需要代價的。
一個自由的牧民,想要帶著家人在十七世紀的草原上生存下去,更是需要面對許多難題。
如生活所需的鹽巴、布匹、茶、鐵鍋等物品,以前商人們都是直接運往部落中與貴族進行交易,再由貴族轉手賣給牧民們。
商人若不賣給貴族,違反規則直接賣給牧民,很難活著走出該貴族的領地。
所以,以前草原上的商人都不敢和牧民直接交易。
如此一來,那些流浪的自由牧民想要獲得生活必需品自然苦難無比,導致其根本無法生存多久。
又如安全問題。
草原上不僅馬匪和其他貴族會搶劫你,若是你不夠強大,連狼群和別的牧民都會來欺負你,把你和你的牛羊變成他們的口糧、財富。
所以,當一個自由牧民,意味著隨時都會喪命,毫無安全可言。
不過,從昭武二年春天開始,上述的這些事隨著大明重新掌控北疆諸省發生了改變。
大明新軍駐守邊牆,及內外墩臺,兵鋒直指漠南蒙古諸部,即便是不動一兵一卒,也令在北伐之戰中被打得喪膽的蒙古騎兵不敢南顧。
這種情況下,一些大膽的大明商人進入漠南諸部勢力範圍經商,相當於身上有了一層無形保護,令各部貴族不敢過於刁難。
有聰明的蒙古貴族甚至給大明商人提供方便,達到溝通、交好大明的目的。
感覺大明朝廷及軍隊靠得住,商人們膽子也就大了,尤其是一些想要抓住機會發財的小商人,敢冒險將商品賣給那些自由牧民,乃至貴族底下的牧民。
另外,一些牧民發現馬匪不敢在大明邊牆外三十里內劫掠,大明新軍也沒有像以前大明邊軍一樣劫掠牧民的習慣,使得大明邊牆外三十里形成了一片安全區,便紛紛遷徙過來。
等到北疆邊境各個縣開始招募流民充實人口時,又有一些牧民抓住機會,透過邊牆來落戶成為大明百姓。
隨著時間的推移,將來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牧民脫離貴族控制,來大明落戶。
如今情況還不算嚴重,漠南蒙古各貴族有都在舔舐傷口、爭奪地盤,顧不得這些。
但若過個七八年,十幾年,這些貴族恢復了一定實力,甚至在爭奪中出現了新的漠南霸主部落,必然不會對牧民逃亡之事視而不見。
】
縱然那時漠南蒙古仍然不是明軍的對手,但帶著牧民、牛羊遷徙遠遁確實可以做到的。
漠南草原若沒有了牧民,大明縱然得到又有何益呢?
再想將其治理好,發展起來,怕不是得多花個十幾二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