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西北勝局,汗王嘆氣(第2/2頁)
章節報錯
至於擊敗另外兩部的戰鬥,雖然稱不上酣暢淋漓的大勝,卻同樣斬獲不少。
兩邊共計俘虜近萬人,繳獲戰馬七千餘匹,牛羊近十萬!
訊息傳到南京,朝廷當天便派出騎手向四方傳捷,百姓無不歡欣雀躍!
也是十月十日這天。
坐鎮日喀則的固始汗圖魯拜琥(姓氏:孛兒只斤),卻是才收到幾個兒子在青海相繼慘白於明軍的訊息。
】
不怪青海八臺吉訊息傳得慢,而是明軍訊息傳遞得太快了。
從九月中旬青海、甘肅邊界戰事起,到如今不過大半個月,距離多爾濟三兄弟在海晏大敗更是隻過去十六七天而已。
青海之東距離日喀則有數千裡之遙,中間更是多高山、雪地,道路艱難,和碩特汗國也沒有成熟的驛站體系,青海之東的訊息能在大半月傳到日喀則已經算是快速了。
汗王金帳內。
已經六十七歲的圖魯拜琥看著手中戰報,或者說求援信,花白的眉頭緊皺。
眼中則殘留著不可置信的神色。
他並非不知道大明的強大,卻沒想到大明僅憑部分兵馬,就如此輕易地消滅了他在青海的過半兵馬,其中更是有他派去的三千當雄八旗精兵。
再思及今日西康、滇藏邊界兩處傳來的幾份戰報,圖魯拜琥不禁回憶起去年決定與侄子鄂齊爾圖聯合進犯大明時的考慮。
不禁懷疑他那時的思量是不是錯了。
作為一手建立和碩特汗國的汗王,他當然不會為了給侄子解決私怨就決定與大明為敵。而是在他的考量中,和碩特汗國與大明必須有一戰,才可穩固家族在青藏的統治。
汗國雖然此前雖然統治者西藏、青海、西康以及甘肅部分割槽域,領土廣大,但前藏、後藏(藏地精華)的稅入早已讓他奉給了黃教。
剩下的領土中,青海算是他的統治根基,然而給汗國提供財富最多的卻是西康及甘肅的河湟谷地。
其中西康地區實際涉及了川西,故汗國在西康與大明早有爭端。
至於甘肅河湟谷地,乃是青藏邊緣少有的土地肥沃之地,礦藏、林木也豐富,頗為富庶。
自他入主青海不久,就將河湟谷地收入了囊中。可大約是兩年前起,明軍就逐步收復了河湟谷地,令汗國少了一大財稅來源。
所以,他要麼收縮勢力,龜縮在青藏腹地,向大明俯首稱臣;要麼就趁著大明剛從戰亂中走出,尚未真正強大起來,勝他幾仗,然後再透過談判獲取對河湟谷地及川西邊部的正式統治權。
至於那時是他向大明稱臣,還是為友鄰之國,都是無所謂的事。
他圖魯拜琥只要裡子,並不太在乎面子。大明若要,給他便是。
況且在這片土地上,不論是作為大明藩屬,還是向其俯首稱臣,其實都不丟人。
現在想來,他那時所料錯的,大約是沒想到大明在經歷了二三十年戰亂,才穩定內部不過兩三年,就有能力在西北打一場大仗。
更沒料到,明軍戰鬥力竟然如此之強。
“唉~”
嘆了口氣,摸了摸已經禿光了的頭頂,圖魯拜琥才對一旁的侍從道:“派人去將第巴請來,就說我有要事與他商議。”
和碩特汗國的官職名稱大多傳自帕竹王朝,第巴便是其中一個重要官職。
第巴在此時本意為“攝政者”,實際是達賴的“管家”,又或者說是達賴“幕府”的“將軍”,權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