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西北勝局,汗王嘆氣(第1/2頁)
章節報錯
“原來是青海哪裡人?在哪個臺吉、哪個貴族帳下?”
“家裡現有哪些人?”
“你都會做些什麼?種地、放羊、照料牛馬、騎馬射箭這些都算。”
“你今後有什麼打算?種地、放牧、經商還是從軍?做工也算是一種選擇。”
“···”
王顯文按照既定的程式,一條條地詢問多吉,記錄其相關資訊,當場建立其檔桉。
多吉都老老實實的回答,配合得不錯,給王顯文今日的工作開了個好頭。
為俘虜們登記、建立檔桉的工作並不輕鬆,按理說不該王顯文這樣的軍政員來做。
奈何如今西北軍中能做這工作的人太少了——雖然朝廷在發出政令的同時就在其他省份徵召合格的官吏及志願者,但那些人過來是需要時間的。
上面卻不想因為政工方面人員的欠缺而拖慢收復青海的進度,他們這些軍政員便先頂上來一段時間,把相關工作做起來。
多吉還沒登記完,便有不少別的青海兵俘虜過來等著登記,似乎生怕登記晚了就少了好處。
若非過去十來日,做什麼事都要排隊的規矩讓他們印象深刻,恐怕此時早就將王顯文和小桌子團團圍住了。
但如今卻是在周圍明軍將士的監督下,自覺排起隊來。
等王顯文完成這個俘虜營的登記工作,已經過去兩個多小時。
並非所有人都毫無保留地相信王顯文的政治宣傳,這一營還有三十幾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當場登記,而是選擇觀望。
這本就不是強求的事,所以登記了六七十人的王顯文滿意地離開了。
如今在河湟一帶(青海之東),大明設立了兩百個俘虜營,用以安置之前幾次大捷所得俘虜。
如果每個俘虜營都有六七十人當場選擇歸順大明,那麼待這些俘虜營的政宣及登記工作做完,大明便可得一萬多青海兵(民眾)。
雖然歸順的青海兵俘虜中選擇繼續從軍的只佔少數,但想來先組建一營青海衛戍軍應是足夠的。
那些不願從軍的青海民眾,則會在參加多次政治學習及培訓後,才會被放回去。
這些人同樣有助於大明收取及治理青海,有時候起的作用可能比從軍之人更大···
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的大半個月間,西北明軍一直在做青海兵俘虜的思想工作。
至十月十日,已有一萬八千餘人選擇歸順大明朝廷。
其中有五千多人選擇從軍,恰好讓軍務院添入一些軍官,以之組建成兩營青海衛戍軍。
剩餘的一萬多人,也因為超時代的政治思想工作,對大明的感官、想法有了明顯轉變,甚至出現了一批鐵桿忠明分子。
在此期間,甘肅西北面也取得了足以決定戰局的大捷。
鄂齊爾圖此番聯絡一批親近和碩特部的瓦剌小部落,及少數蒙古部落,組成了一支近五萬人的聯軍,分成三部意圖攻破甘肅北面邊牆。
結果都被主動出擊的明軍在邊牆之外逐一擊敗。
其中鄂齊爾圖所率領的兩萬餘大軍,更是被李過所領邊防軍第十五鎮、孫守法所領陝西衛戍軍鎮以及禁衛軍第二鎮第二營(騎兵鎮),打得再次大潰敗。
就連鄂齊爾圖本人,都在潰逃時,被禁衛軍騎兵鎮的將士用騎槍打死。
最終,此戰明軍當場擊殺六千多人,俘虜一萬餘人,從戰場逃脫的瓦剌人只有五千多。
繳獲戰馬一萬二千多匹,牛羊數十萬,其餘輜重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