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朱媺娖一早的戰略計劃,就是逼迫清虜南下,當大明的刀子,滅掉朝鮮。

但又不能讓清國滅朝鮮的過程太順利、太快。

如此,跟朝鮮做點軍火生意,給點小幫助,就成了很好的選擇。

當郝光明快做好最後一道菜時,朱媺姕也回來了。

趁著開飯前,她向朱媺娖提了個事。

“皇姐,我想上學。”朱媺姕擺出一副可憐巴巴的模樣,“一個人聽課、學習真的好無聊的。”

“你真想在成都上學?”朱媺娖微蹙著柳眉問。

“嗯!”朱媺姕肯定地點頭。

“相公覺得可以嗎?”朱媺娖又問郝光明。

其實當初成都那邊成立了小學時,兩人就考慮過將朱媺姕送去上學。但最終出安全考慮,還是打消了這個想法。

因為在學校還有其他學生,侍衛們的保護工作要困難很多。

至於說朱媺姕遇到危險可以回到這邊——對於一個小女孩來說,很多危險是來不及反應去避開的。

但如今朱媺姕都快十一歲了,成長也是兩人肉眼可見的,面對危險的應變能力也應該有所提升。

所以郝光明略一思索後,道:“既然媺姕想去,就讓她去吧。人的健康成長也是需要正常社交環境的,去了學校,她可以學到更多東西。”

朱媺姕聽了,立即向郝光明投去一個感激的眼神。

朱媺娖則又問:“那是讓她隱藏真實身份去,還是以真實身份去?”

郝光明還沒開口,朱媺姕就道:“當然要隱藏真實身份去了,不然同學都離我遠遠的,或者討好我、敬著我,我哪裡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咱們家媺姕懂得還挺多嘛。”郝光明笑道,“說得確實有些道理,就讓她隱藏身份去吧。”

“行,就這樣吧。”朱媺娖答應下來。

心裡卻想著,回頭確定妹妹要在哪個學校、哪個班上學後,就讓錦衣衛將裡面學生、教師的根底查得清清楚楚。

但凡有點問題的,都讓他們走人。

···

轉眼便到了昭武四年九月。

固始汗及鄂齊爾圖號召的聯軍在青海及甘肅以北最先有動作,其以多股千人騎軍,陸續攻佔了大明在邊牆之外的一些墩臺。

西北大戰就此拉開了帷幕。

按照軍機會議上李巖制定的戰略方針,明軍並沒有一味死守,而是看準時機主動出擊。

這一舉動確實出乎了聯軍的預料,再加上明軍裝備極其精良、兵員素質也相當高,各路明軍主動出擊大多都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其中最耀眼的,當屬黃得功督標鎮(第十三鎮)楊鎮清所領的第一營。

他透過偵騎提供的資訊推測到一支三千人的蒙古精騎行軍路線,果斷領軍出擊,在青海之南某處河谷,伏擊了這支蒙古精騎。

一戰之下,幾乎盡滅這三千蒙古精騎!

在遭遇伏擊後,這支蒙古騎兵表現出了頗強的戰鬥力以及相當強的戰鬥意志,與長城以北的蒙古騎兵大有不同。

戰後透過審訊戰俘,楊鎮清這才知道,他所伏擊的竟然是固始汗派到青海的“汗王親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