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儒學院被安排在南京外城,一座昔日勳貴的園林中,不僅場地闊大,環境還十分清幽雅緻,很是符合鴻儒們的心意。

再加上朱媺娖如今“回心轉意”,重視起儒門,讓這些被召集來的鴻儒多稱讚其聖明。

當然,作為朝廷下轄機構,“大學”之一,哪怕是尚在籌建中的,也不是什麼人都能進來的。

黃宗羲來到掛著“大明儒學院”牌匾的大門處,便被一隊南京衛戍軍將士攔下詢問。

“來者何人?”

黃宗羲拱手道:“在下黃宗羲,來見嶯山先生,煩請通報一聲。”

什長聽了眼睛一亮,立即問:“可是因出使瓦剌,被困在天山牧羊半年之久的黃使者?”

黃宗羲知道他如今出名,卻沒想到竟然連衛戍軍將士都知曉。

微愣之後,他忙謙遜地道:“哪裡有半年,不過四個多月罷了。”

“那也是為咱大明受了苦啊。”什長明顯也受大明報帶來的新思想影響頗深,感慨了一句,便接著道:“黃使者稍等,我這就去找劉院長——這都是學院的規矩,還請見諒。”

“無妨,閣下去便是。”

衛戍軍什長小跑著進去,大約過了半刻鐘才回轉來,笑著道:“劉院長在致知亭聽人研討學問呢,黃使者請隨我來。”

黃宗羲隨其進入儒學院,發現在各處亭閣,皆有儒者聚集,三三兩兩,大多數都在討論著什麼,有的甚至在頗為激烈地爭論。

“若要教化海外蠻夷,當以仁義開道。如昔日箕子入朝鮮,以禮儀教化其人,又教授耕織,方使得朝鮮土番開化,心慕我儒家,如今更是成為我大明第一藩屬國。”

“以仁義開道是不錯,但卻不可一味行之仁義。須知,蠻夷皆畏威而不懷德。

換源app, 同時檢視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若不耀武揚威,讓蠻夷知曉我大明軍力之強,恐怕最終只會教出一隻白眼狼。”

“看閣下這話說的,大明而今軍力強盛,與我儒門有關係嗎?我儒門除了以仁義對蠻夷施以教化,可還有其他可做的?”

“怎麼沒有關係?如今新軍中有軍政員一職,多為儒生擔任,專門教導將士讀書識字,令將士們知曉忠義,忠君報國。

就如此前甘肅衛戍軍將士死守墩臺之事,若將士們無忠義之心,能以一百多人的犧牲令瓦剌驚顫?

另外,我等若是在海外行教化之事,自可請軍隊配合,怎麼能叫沒其他可做的呢?”

黃宗羲聽到這裡,不禁停下腳步,看向附近傳來這段爭論聲的亭子。

忽然發現其中那位說儒門進行海外教化需以軍隊配合的人,赫然是顧炎武。

他當即拱手道:“我說聲音聽著怎麼如此耳熟呢,原來是寧人賢弟在此處。”

顧炎武之前便是昨日去看望黃宗羲的友人之一,對能在此處見到黃宗羲並不奇怪,聞言露出微笑,道:“我聽聞如今儒學院允許我們這些在職官員過來提建議、參與討論,所以就過來看看。”

說完,就介紹剛才與他爭論的人給黃宗羲認識。

這人叫做程尚禮,是一名小有名氣的儒士。